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二、地区之间的先富带后富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的大国,如何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关系,是关系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原则问题。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针对旧中国工业布局过分偏集在沿海少数几个城市而内地基本没有现代工业的畸形布局,把建设投资的重点向内地转移,是合理的。但是,在“三五”、“四五”、大三线建设时期,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为基调,以全国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工业为主体的生产力布局跳跃式地向西推进,使沿海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这虽然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和效益都相对下降。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经济总体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政策。

  邓小平在研究如何发展生产力时,明确提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要考虑到国内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才行。他主张在生产发展中要强调因地制宜,并解释说:“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说那里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适宜发展的就不要去硬搞。”他还举例说:“像西北的不少地方,应该下决心以种牧草为主,发展畜牧业。”①正是从全国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条件的差异出发,他提出了处理地区之间发展关系的“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的指导思想和“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原则。

  我国加快一部分地区的发展,以影响和带动全国,主要是通过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来实现的。早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当广东省委原主要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谈到要发挥广东的优势时,邓小平就首先提出了办经济特区的问题。他指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根据这一倡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谷牧带工作组赴广东、福建考察,同两省领导研究办特区问题。考察组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认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具有建立经济特区的许多有利条件。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将这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4年2月,邓小平到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进行视察,看到“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他在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提出“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的要求,主张“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邓小平是把设置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以加快沿海地区的发展作为落实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裕起来这一大政策的战略决策来抓的。他说: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9贞。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6页。

  “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实地考察后提出《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的考察报告,建议“开放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进而陆续开放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北起大连港,南至北海市,构成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地带。”邓小平对此报告给予肯定,说:沿海连成一片,这很好嘛!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为内外交流、城乡渗透的开放式沿海经济开发区。1988年1月,邓小平又在一份关于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批示:“完全赞成。特别是放胆地干,加速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

  ①1988年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海南建省并建立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同年我国开始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开放市县增加到288个,开放区的面积增加到32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亿。针对这种沿海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倡议设立经济特区、建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形成沿海开放地带,他都起着关键作用。邓小平如此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是从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这个大局出发的。他主张通过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来加快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从而加快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他认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邓小平在主张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先富裕起来的同时,也注意地区之间不能搞两极分化。他说“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因此,他主张对“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同时强调:“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他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可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开始做某些技术转让;打破“一个地区对另一个地区”的封锁,发展经济协作区;先富起来的地区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08页。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等。但是,他也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①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提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为此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主要措施。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