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二、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框架

  印度苏地生在《邓小平——当代伟大的改革者》一文中指出“全世界还应该认识到,邓小平是当代最伟大的发展经济学家”,他“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家的信誉是确定无疑的。他砸碎了空想主义的枷锁,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今天所需要的。”①所谓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兴综合性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农业国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起飞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应当包括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并揭示其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难题,并在实践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构筑了基本框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是硬道理”论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邓小平的发展观理解为单一的经济现代化,但是,经济发展的确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核心。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自己,关键是经济发展”。邓小平所说的中国的发展,主要是指发展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反映了经济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①《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301页。

  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论,首先是指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一大主题。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论断,其中,发展问题(实质是全球的经济问题)是“核心问题”。发展作为一大“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应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它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但是,历史表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落后国家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自己。

  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论,主要还是指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是中国顺应当今世界潮流的时代要求,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深切总结,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总之,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①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核心”、“大局”、“主要任务”、“根本任务”、“政治路线”,要“死扭住不放”,决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任务。

  (二)发展模式论

  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模式论的根本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关联着东西对垒之世界政治格局、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纷纷独立以及美国围堵共产党势力的外交政策,美国一些社会科学家在美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提出了“现代化理论”(MedernizationTheories),即社会变迁理论或国家发展理论。尽管后来英美学者对“现代化”的概念理解充满歧义,但是,多数看法底层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意指,即现代化是一种向着某种“现代的标准”迈进的变迁过程,而这种“现代的标准”大致是以近代西欧与北美之社会为蓝图的。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色彩。事实上,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由于各国历史与国情、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现代化的模式必然各具特色,根本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英美学者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种种现代化模式并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以至6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遭到许多严厉的批判而逐渐破绽百出。此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曾流行过一种观念,认为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各国可以和必须效法的唯一楷模。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在苏联实施并不成功,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尝试也失败了,在我国确立后,人们都曾普遍感到它带有根本性缺陷,需要进行改革。邓小平指出:“要求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照搬英、美、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同时,“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国的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的确具有真知的见。

  研究中国发展模式必须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中国发展“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会在某些局部地方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长期摆脱不了贫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其原因还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能够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第二,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第三,吸收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我国发展的具体模式,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44页。

  (三)发展战略论

  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发展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至关重要。邓小平的“发展战略论”,首先体现在他对中国发展战略目标步骤的设计上。这就是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8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战略目标和步骤,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宏伟远大,又切实可行。它把经济增长与国力增强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统一,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观。

  邓小平的“发展战略论”还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的选择。他在强调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

  ①他又说:“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①发展经济学中,影响产业部门发展次序选择的理论主要有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两种理论,但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个对立统一的过程。邓小平关于我国产业部门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统一的观念颇有见地,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

  (四)发展动力论

  经济发展动力问题历来为发展经济学家所关注,但他们所强调的角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邓小平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他从生产力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谛,认为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进而把发展科学和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重点。二是体制的改革。邓小平主张通过改革现有的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大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对外开放。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大大加深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进程,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大市场业已经形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资金和智力,利用国际资源和有利时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的捷径。我国历史经验教训表明,闭关锁国是导致贫穷落后和发展缓慢的重要根源。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又一巨大的推动力量。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页。

  (五)发展机制论

  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有效配置的效益。计划和市场都是国家管理经济、分配资源的手段,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资源配置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立者亚当·斯密强调“自由放任”,认为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益。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商主义和后来的德国历史学派,则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用国家的力量来维护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当代经济发展理论中,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大都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主张经济发展计划化。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市场和最小量活动的政策干预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解决资源配制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采用了这种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传统理论把计划和市场理解为经济制度,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邓小平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出发,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的屏障,多次强调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创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这个理论指导下,我国大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发展经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六)经济发展规律论

  波浪式发展是事物运行变化的普遍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如此。邓小平通过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波浪式前进的规律。

  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规律,首先表现在时间形式上。“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快搞几年,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若干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如日本仍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这样。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要发展得快些,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稳稳,强调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有问题。目前我国国内稳定,政策对头,国际时机对我国发展有利,正是大发展的良机,应当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的规律,表现在空间形式上也是波浪式递进的。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中,同步发展或同步富裕是不可能办到的。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而地区、企业和个人的非均衡发展才是最终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七)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论

  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他从国家独立、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国际竞争的压力三个方面说明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提出“发展大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要“争取一个比较满意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发展的就不要阻挡”,“凡是能够积极争取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积极争取。”

  当然,邓小平强调的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与我国过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追求盲目的高速度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有条件的:一是发展速度必须切切实实,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二是“发展要适度,经济过热就容易出毛病”,三是发展速度与效益、质量相统一,“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总之,经济发展速度须与效益、质量相统一。

  (八)经济发展机遇论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是邓小平根据当今世界形势的转变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一个伟大战略思想。从当今世界特征来说,一方面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局面是可能的,这一相对和平环境为我国发展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也出现了一体化发展趋势,各种矛盾存在着,机遇存在着,关键在于善于把握、利用这些矛盾和机遇,以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内政局稳定,政策对头,人民拥护,也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邓小平指出“现在,我国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正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他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要好好地干,埋头苦干,放开手脚干。

  (九)经济发展环境论

  所谓经济发展的环境是指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环境对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快慢成败,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国内政局稳定,二是国际和平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就国内环境来说,“稳定压倒一切”,关键是政局稳定。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切建设都无从谈起,要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三者关系。就国际环境来说,我国迫切需要长久的国际和平局面以利于从事经济建设,利用国际资源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十)协调发展论

  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论,首先是指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以保证我国经济持久、快速、健康地发展。但是,必须指出:“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能以片面的“协调发展”论来限制重点发展和一定条件下的加速发展。经济建设中过分地强调求稳就有问题了。

  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论还表现在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关系上。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要从整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推进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论还包括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进步,追求的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这是因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与协调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当然,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十分丰富,上述十个方面的内容并未涵括其所有内容,但基本架框大致如此。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从发展生产力这个总纲出发,初步勾勒出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观点富有创新,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必然联系,构成了较为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虽然,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大多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与中央和地方负责同志及外宾的不同谈话中阐述的,但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从整体上看是连贯的、系统的,忽视或否认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不科学的、错误的。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