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邓小平系列合集

一、长远的战略性

  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具有高瞻远瞩的非凡才能,他所看到的未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历任野战军政委、西南局书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改革开放以来,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他曾说:“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个林彪”。长期身居高层领导岗位,使邓小平习惯于从战略角度和高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形成了高屋建领、举重若轻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对此,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周恩来在和薄一波谈及邓小平与刘伯承的不同领导风格时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薄一波说: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八个字概括得很准确。

  ①邓小平的女儿邓林也说过:“在工作上,他完全是个大手笔”,“他的工作方法好,不是权在手,事无巨细全包揽,而是提得起,放得下,肯放手让别人去做。”②作为一个战略家,邓小平也往往从宏观战略角度和高度谈论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诸如,他把和平与发展问题看作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把我国经济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把改革开放看作发展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把发展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他在谈到关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问题时说,这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了。”在谈到扩大开放时他又说:“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他在谈到产品数量和质量问题时说:“产品不能只讲数量,首先要讲质量。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逐年减少外贸逆差是个战略问题。”..

  所谓战略性,是指从长远利益出发,着重对事物发展整体的宏观把握。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战略性特色,首先体现在他的大局观上。他认为,考虑问题,必须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小局利益必须服从大局利益。他说:“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③。这就是邓小平大局观的哲学基础。从这个道理出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早在1975年3月,他就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又多次强调“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①他始终把发展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作为我国的“中心任务”、“基本路线”,对此要“死扭住不放”,排除一切干扰。在经济建设中也有大局,例如“稳定压倒一切”,“这是从大局来看问题”,因为“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又如“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①《我眼中的邓小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226页。②《我眼中的邓小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226页。

  从政治角度谈经济,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又一战略特色。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的谈话中曾说:“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②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不发展,发展快不快,“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是个政治问题。”③经济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从政治角度谈经济,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突出特点。当然,这与毛泽东所说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不相同的。邓小平把发展经济提到政治路线的高度,我党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要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此外,邓小平认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保障,例如,中国经济要发展,关键的条件是稳定,不仅政局要稳定,政策也要稳定,不稳定,一切建设都无从谈起。经济体制改革也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否则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此外,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战略特色还体现在它基本上是一种宏观经济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成了我党的领导核心,但他尽量不在具体决策部门担任职务,对他来说,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才是他责任范围以内的事。在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上,他不被具体经济事务所缠绕,而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目标、战略、方针、政策的宏观思考和把握上。对此,邓小平曾说:“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但是如何搞开放,一些细节,一些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我就懂得不多了。”①事实上,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我国经济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带有宏观经济管理性质。例如,把发展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属宏观经济管理范围;他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通过努力劳动先富起来,产生示范效应,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只是个“大政策”;他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也是个太原则。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4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9页。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7页。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7页。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刘少奇系列文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