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陈独秀系列书籍

近二十年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综述

  99级 历史系   余瑜

  陈独秀(1879-1942)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与革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的经历及思想变化,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且成为研究的课题。其中,研究他五四时期思想是一个热点。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领袖和主将,他和《新青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要完整说明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思想,很难从狭义的五四时间概念(1919年)来谈。基于上述原因,本人的概述时限当从1915年起至1923年。本文就二十年来史学界对陈独秀五四时期思想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更好了解他的思想,为掌握中国五四时期的思想状态作必要的基础。

  一、民主和科学思想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动中。各种思想观点异彩纷呈,争相亮相,整个学术界争论不休,而民主和科学思想是当时两面旗帜。陈 (以下简称: 陈 )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很有特性,也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它的人很多。有研究者研究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陈独秀就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不仅强调它们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两大力量,而且它们还相辅相成。陈认为反对孔教、反对封建道德、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旧文学艺术和旧宗教都是为了实现民主和发展科学。在五四前期,陈所说的民主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学说,科学是指重视自然科学,提倡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形式逻辑。俄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后期,陈所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科学包括了哲学和社会科学。(1) 有研究者指出陈提倡民主和科学,猛攻三纲教义,要求废除奴隶道德,是将建民主制度与反封建复辟直接联系起来的。陈从提倡科学民主发展到直接干预时政是很自然的事了。(2)也有文章指出五四时期陈提倡的民主没有超越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更没有要推翻现有政权。相反,陈是为了“批评时政而非其志也”。1920年底,陈坚决主张用社会主义民主代替资本主义民主。陈的民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但不彻底。(3)还有研究者认为陈未用“民主”而首先用“人权”,继而又用“德先生”,说明陈当时民主思想的缺陷是将国民党误以为是实现民主社会的关键。这种思想的特点是破与立并举,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4)

  二、  反孔批儒思想

  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控制精神的手段之一。1915年9月陈于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进行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有研究者分析陈是在反尊孔复古逆流、打倒孔家店的斗争中,认定儒家思想是“制造专制帝王”根本原因的,因此提出必须反对孔教和儒家思想的观点。陈反孔批儒的深度和高度是五四前任何人未曾达到的,但他也有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例如,当时他还是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用的思想武器是西方的政治学说。他基本上全盘否定孔学的同时又全盘肯定西方的思想文化,反映出他在思想方法上的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5)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陈始终坚持西优中劣的思想,他移植西方文化,希望它取代中国文化,并让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文化,(9)陈是传统文化的破坏者,他处理文化的方式使继承和转化失去了功能。(10)对此持异议者提出陈提倡主张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以及进步的社会观念来改造中国。他反对的传统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东西,而对中国传统的精粹部分是主张继承的。(6)也有研究者认为陈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这个问题上并未一概肯定西方文化或一概否定中国儒学。(8)之所以激烈排斥传统文化,他是从政治角度着眼的,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必要。(7)有关研究认为陈未全部否定孔教和儒学。他们认为陈针对五四时期的尊孔派及孔教的完整体系才提出要反封建专制统治,消除封建余毒影响,首先必须反孔的观点。陈的反孔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起着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陈的反孔非单纯反孔,而是反尊孔复辟的反动言行。他对孔子未持完全否定态度,有《孔子与中国》一文见证。(11)有研究者认为陈用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发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宣传西方文化。陈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理论武器是“多元化”的,如社会达尔文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学说等。他的基本观点是停留在社会表层,未深入本质如未对生产方式的差别进行探讨,只是比较了社会观点和思想道德观点等。因此,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陈对中国孔家儒教采取“偏激”态度是不恰当的。(12)

  三、文学思想

  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其内容是批判儒学和打倒孔家店的文学革命,它的精神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学作品上。陈的文学思想就体现在文学革命中。对于陈的文学思想之评价,有文章认为陈独秀的文学观是要求文学应当反映“国民精神”,文学家要以其思想左右时代,据此,陈坚决主张以白话文为文学正宗,但其思想存在矛盾和不足。例如,一方面称文学要为政治革新、开发文明和思想启蒙服务,另一方面却称文学作用旨在“状物达意”。它的目标不明确,如不明确要建怎样的新文学,同时又对古文学轻视甚至全盘否定。(13) 有研究者指出陈发起的文学革命,是以白话文为传播科学民主工具的,旨在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广阔的领域。(14)陈还主张思想学术的自由。(15)在文学革新问题上,研究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陈感受到文学领域内存在许多锢瘤需要革除和创新,并将此看作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突破口。(16)

  四、政治思想

  研究者基本上都认为在五四前期陈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和爱国者,只是对于五四后期陈的思想改变,研究者的说法不一。有文章认为1920年后,陈对民主作的全新阐述,标志他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社会主者,这在陈关于“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三次大论战中所持的观点中可看出。(17)早在中共创始初期,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初步结合起来,他已是社会主义者了。(18)对此持异议者认为陈已初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非马克思主义者,仍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他应处于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过渡的阶段。(19)有研究者取中立的态度。陈经过从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由肯定到否定,对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从开始接受到基本掌握的过程,五四前后到1920年间,他由民主主义者过渡到社会主义者了。1920年前后到建党前夕已成为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但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有局限性,如依旧存在一定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并错误论断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20)

  对于民族问题,有意见认为五四时期陈反封建专制,倡民族思想,但他并不排挤满族。他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帝国主义侵略。陈看待民族问题是较清醒的。(21)也有意见认为陈对西洋民族性持赞赏态度,而对东方民族性大加责难。陈认为要改变东洋民族根性,必须“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22)

  五、经济思想

  对于陈的经济思想。有研究者认为五四前期,陈较了解我国与欧美的社会经济状况,他虽已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若干弊端,但一联系本国实际又模糊了视线。陈认为去工厂是一种进步,并只要工人不造反、不罢工且资本家关心民生问题,中国劳动界就能打破不平等。这表明当时的陈迷恋着改良。五四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他意识到资本家剥削的本质。于是,他鼓励群众组织起来夺得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宰权。(23)有文章提出陈在五四后期主张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并非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观点。作者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也是主张消灭私有制的。(24)还有文章认为陈反对均富主义经济观,要求限制人口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不乏为真知灼见。(25)

  对于陈的国家思想和人民经济思想,有观点认为陈在五四时期已有了民生观和勤俭观。陈主张关心劳动人民生计,将勤俭视为衡量国家经济力的标准之一,且他将勤俭与国家富强相结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意识到人口多不是一件好事,而中国贫穷落后是人口多的缘故的观点也不对。陈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帝国主义的掠夺。(26)

  六、教育思想

  五四时期教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陈对教育事业非常关心,他的教育思想也尤为引人注目。有研究者认为五四前期,陈强调中国必须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其中就有西方教育。然而,陈对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近代西方文化不作具体的历史分析,盲目推崇。同时,他指出旧教育个人主义的四个缺点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对它们补救的方法。陈反对把“平民教育”作为实现“平民主义”社会幻想的工具,但他不反对通过平民教育的学校和机构对劳动人民进行文化教育。(27)还有研究者指出陈一方面反对封建复古的旧教育,另一方面提出民主和科学的新教育。他要在教育上传播民主思想,介绍科学知识。陈提出广义教育,即教育包括社会和家庭教育。他还提出教育为上层建筑的见解,认为教育依赖政治且受它干预,但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的发展。(28) 也有文章分析陈认为教育要从对象、方针和方法入手,其中方针最重要。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实,并将教育分成未成年、成年和专门教育的观点,是颇有卓识远见的。(29)

  七、人性、伦理道德思想

  这部分应是哲学思想的一部分,由于五四时期陈的人性和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运动中有重要影响,所以将其单独列出作为一个专题来概述。

  关于陈对人性和伦理道德的阐述,有文章介绍陈强调改造国民性就是救亡的“根本”的观点。(32)陈当时将国民分为四种:一、不知国家为何物无政治参与之意识 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无诚实奋进之精神 三、以身官发财为目的为利禄奔走天下 四、不知科学为迷信和偶像所蛊惑。(33) 有研究者还指出陈的国民性和伦理道德是紧密相连的。陈认为道德“堕落”是中国危亡的根本原因,然而他不分阶级和阶层,一律说成道德“堕落”,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在特定场合有其合理的地方。(34)五四后期,陈依旧坚持上述理论。他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但将新、旧道德说成是人类本能上的善和恶,这同宣扬先验的本能冲动的道德论一样,是不完备的。(35)也有文章认为认为陈在五四前期宣传积极幸福观,即“努力造成幸福”和“享受幸福”,从而形成幸福功利的伦理观。另外,陈混合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对旧伦理批判简单化而造成不能完全摆脱传统伦理文化的消极影响。(36)还有文章指出陈在宣扬个人独立自主自由之人格,必然进而承认和颂扬建立于个体本位基础上的功利主义。从理论来源看,具有深刻的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45)还有研究者指出陈在五四时期没有分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错将道德看成是社会问题的根本。但是陈首先提出反对奴隶道德,争取独立自主的人格,并且反对迷信和偶像崇拜,反对保守落后,鼓励青年树立科学、战斗的、进取的人生观的功绩是应当肯定。(38)有文章认为陈后期“以情感补道德”的构想抓住中国道德重建要害,但也不可避免地隐入与康有为“保教”相类似的困境。陈在五四后期引进基督教,反映他并没有意识到道德僵化问题只能待于“自身”的更新创造。(44)也有文章指出陈主张道德随时代变迁而变迁,忽视道德社会性的“性本恶”思想。(37)

  妇女问题在五四时期被视做人性、伦理道德问题而提出,并达到对其探究的高潮。陈在此问题上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研究者认为陈始终觉得女性自我觉醒至关重要,她们才是妇女运动的主体。要达到妇女的人格独立,那就要她们做到其经济独立、教育平等、婚姻自由和政治参与。陈是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学说作为妇女问题的理论。到了五四后期,陈又提出实现妇女的生计问题只有同劳动运动相结合才能解决的观点。(30)妇女问题常与婚姻问题联系在一起。有文章指出陈猛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的思想。五四前期,他全盘推崇西洋资本主义国家的婚姻制度,对西洋新式小家庭向往不已。五四后期,他主张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31)

  八、哲学思想

  关于哲学思想,有研究者认为它同陈的政治思想一样,也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前期,陈信奉和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他最基本的世界观和理论武器。陈的唯物论是进化唯物论,他的思想特点就在于有较完整的进化论而没有机械唯物论。然而,陈宣传进化论时把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错误地套用在社会历史领域,这就犯了历史唯心论的错误。五四后期,陈赋予进化论以新的内容和含义,具有唯物史观思想的特点,并接受了历史唯物论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陈接受和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又是不彻底的。(39)因此,陈从进化论者转变到唯物论者,却没达到辨证唯物主义高度;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到社会主义者,却没成为共产主义者。(40)

  在其哲学思想中,有观点认为陈的群众观应受到批判。陈轻视群众,宣传英雄史观和群众落后论,其好为人师和劳动者受人使的观点,都是其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41)对此持异议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确曾轻视工农,但在五四前后,由于受十月革命和工人阶级斗争的影响,陈的态度开始转变,他从实践中看到工农的力量。从他在这时期的言论和所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如他赞同“劳工神圣”,认为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因此学者们认为他在这一时期重视无产阶级领导权,重视工农联盟。(46)

  在陈的科学观上,研究者一致认为陈把发达科学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方法。陈觉得要揭开人生之迷靠宗教和哲学解释是不行的,只有靠科学才能解释。同时,他将科学这一事实判断和人生观这一价值判断混合了。五四后期,陈吸收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物质决定论,更把科学同唯物主义史观等同起来。(42)

  在陈的人生观上,欧阳哲生在《胡适与陈独秀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陈独秀是反对传统的人生价值观,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新价值观。有文章认为陈依据生物进化论思想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为出发点把自我于非我、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由此肯定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合理利己主义原则。(45)

  在其宗教观上,有研究者指出五四前期,陈力主废弃宗教,而要以“以科学代宗教”。在宗教仍存的20 世纪的中国,他觉得宗教最大弊端是阻塞人们的思想和阻碍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五四后期,陈又主张引进基督教改变国民的精神观念,因而他的“以科学代宗教”的科学主义观点是模棱两可的。(43)还有研究者指出陈反对有鬼论,宣传无神论,还批判了佛教的宇宙人生空无论、虚幻论和基督教的唯心论,重新提出“人力胜天”的观点。(39)

  陈独秀是一位复杂的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陈独秀晚年,曾被戴上“混进党内的叛徒”和“汉奸”等罪名。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历来众说不一。文革期间,陈更是作为一名反面人物被加以批判。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着尊重历史及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开始重新评价、研究陈独秀,除了其政治、经济思想外,还包括了教育思想、人性观、宗教观、文学观。本文就史学界对五四时期陈的思想状况的研究作一综述。毋庸讳言,当时陈的思想受历史、阶级和地方的局限,不可能尽善尽美。然而其基本精神是可贵的。要充分了解五四时期的思想状况,陈独秀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任建树 编 《陈独秀著作选》 第一版 1-3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2)  魏知信  《陈独秀思想研究》 第一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3)  曾乐山  《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第一版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4)  王学勤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5)  任建树  《陈独秀大传》

  注释:

  (1)(5)(13)(17)(27)(32)(34)(35)(39)   见主要参考文献(3)

  (2)(14)(15)(22)(24)  见主要参考文献(5)

  (3)顾全芳  《“五四”时期陈独秀民主思想》 山西大学学报 1980-1

  (4)(7)(8) 李仁群 1989年的《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纪要》

  (6)  张湘炳 1991年的《陈独秀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庆召开》

  (9)(10)(16)徐光寿 陈家骥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淑溟》 安徽史学 1994-4

  (11)宾长初 《“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孔思想评议》 广西师大学报 1998-3

  (12)张同乐 《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 人大复印资料 1998-6

  (18)杨荣华 《陈独秀与中共初期战略方针的制定》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6-4

  (19)汤宝  《关于评价陈独秀的几个问题》 群众论丛 1980-4

  (20)邓野  《试论“五四”后期陈独秀世界观的转变》 近代史研究 1980-4

  (21)董根明 《评陈独秀的民族观》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4-4

  (23)朱俊端 《陈独秀早期经济思想》 安徽史学 2000-2

  (25)方小教 《陈独秀经济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江汉论坛 1999-3

  (26)俞明  《试论陈独秀早期的经济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3-1

  (28)戚谢美 《陈独秀教育思想论析》 杭州大学学报 1996-12

  (29)陆文培 赵光元 《陈独秀教育思想初探》 安徽史学 1998-2

  (30)吉晓华 《谈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妇女解放思想》 安徽史学 1999-3

  (31)徐光寿 《评陈独秀的婚姻家庭观》安徽史学 1993-1

  (33)侯艳华 潘正祥 《针砭国民 惊醒国魂——五四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病症透视》安徽史学 2000-3

  (36)(37)(41) 《陈独秀社会史观述要》 教学与研究 1999-11

  (38)石毓彬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和思想解放运动》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2-3

  (40)乌恩溥 《五四时期陈独秀哲学思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 1982-5

  (42)孙超  《陈独秀科学观评述》 安徽史学 1998-2

  (43)(44)陈辉宗 《五四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评述》 东南学术 1999-2

  陈独秀是一位复杂的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任务之一。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历来众说不一。陈独秀晚年

  (45)邓文君  《五四时期陈独秀个体观试析》  漳州师院学报 1998-4

  (46)赵国忠  《90年代陈独秀研究的新进展》  安庆师院社科报 1998-4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