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

第二篇 卖卫视一鸣惊人

  “小超人”威名席卷香江,李泽楷把没有可观利润的卫视卖了个好价,赢得各界赞赏。《财富》杂志在1993年曾将李泽楷誉为亚洲一颗年轻的新星。从账面上计算,他用了两年时间经营卫视,卖卫视一役,已赚了8.25亿美元,也就是一年赚4.12亿美元(约32.17亿港元)。即使是一间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也未必有如此可观的利润,可见李泽楷的财技高超,“绝对是吃大茶饭之材料”。

第一章 初出茅庐

  1987年,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取得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他没有像哥哥一样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没有选择进入相关的行业工作。从李泽楷迈入大学的门槛开始,他已经决定要走自己的路。李嘉诚对儿子的不羁也给予了足够的宽容。李泽楷去了加拿大,随即加入父亲李嘉诚有份投资的加拿大投资顾问公司哥顿资金公司(GOnlon C@ital),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执行董事(早在1983年,李嘉诚已安排两个儿子入籍加拿大)。李泽楷对于自己的决定,曾解释说:“我没有干这一行(计算机工程),因为这一行有学问的人太多了,很难赚到快钱。”

  经商第一步

  哥顿资金公司原本是加拿大十大机构投资经纪公司之一,也是加拿大与美国机构投资者交易的主要证券交易商,由富商占美·康纳查创办。康纳查是一个出色的生意人,在他的管理下,哥顿经营得有声有色。

  哥顿的全盛时期,是在1980年代,由于该公司的投资策略富有创意,所以它的业务发展,在当时来说,可算在同业领先。在过去十多年中,哥顿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有7年高居榜首。

  当年,惠顾哥顿的客户,都是些机构性投资者,例如退休基金、互惠基金和大公司等。而该公司在多伦多康特利尔、温哥华。卡尔加里。纽约、巴黎和伦敦均设有办事处,资本额达1.5亿加元(约合1.125亿美元)

  哥顿的买卖,每单成交额最低是10万股,在安排企业上市时,它可以包揽所有股票,使客户的信。心倍增。据悉,在全盛时期,哥顿在市场上纵横无阻,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净收益每年都有大幅增长,而税后边际利润的增幅,亦常常超过30%。

  加入哥顿,虽然是李泽楷经商的起步,但他营运的技巧并不像个新手,且一开始就并非单一性地进行,他希望快速地展开其多元化的投资,以购入股权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而‘卫科”的胚胎,亦在这时形成。

  1989年,就是李泽楷加入哥顿后两年,他正式透过加拿大盈科有限公司,增持哥顿公司的股权至15%,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

  返港谋发展

  1990年1月1日,李泽楷的母亲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于香港嘉肋撒医院逝世,享年59岁。正当李泽楷要在加拿大大展拳脚之际,这个噩耗对当时只有21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自小李泽楷与母亲的感情就十分好,就是李泽楷身在海外,也经常打电话向母亲倾诉心事。惊闻噩耗,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也顾不了那么多,李泽楷立即放下所有的事务,从加拿大返港奔丧。

  丧礼过后,他好不容易才收拾起悲伤的心情,考虑是返回加国,还是留在香港陪伴父亲。也许是不想让悲伤的老父失望,也许是厌倦了异国的生活,也许认为在父亲的公司里更可大展拳脚,李泽楷答应了李嘉诚的要求,选择回香港工作。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李嘉诚的商业帝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嘉诚领导的商业帝国如日中天,据1998年5月美国的《财富》杂志称,李嘉诚拥有25亿美元资产,居世界富豪第26位,列世界华人富豪榜首,被誉为‘香港超人’。

  而他所领导的长和系长江实业集团和和记黄埔集团则占据了香港大部分的地产业务。除长实.和黄外,李氏家族亦通过上述两间公司控制香港电灯公司,向港岛区和部分离岛居民供应电力,与负责九龙和新界区的中电分庭抗礼。

  以1992年11月26日股市收盘价计算,长和系三间上市公司——长实.和黄.港灯的市值总和为1324亿港元,约占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1%。以盈利计算,全系主力旗舰长江实业1992年财政年度的税后纯利为“60亿港元,在全港十大盈利最佳的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二(第一为盈利80亿港元的汇丰控股八旗下的和黄盈利40余亿港元,港灯约30亿港元,扣除三间公司权益的重叠部分,再扣除全资私有公司嘉宏的盈利,长和系盈利达100亿港元以上。

  作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以其超人盖世的伟迹而蜚声海内外。但超人也是人,随着超人步入花甲之年,其庞大的产业由谁来继承变得日益令人关注。

  李嘉诚曾多次公开声称,他素来不主张古老的家族性统治,更看重西方公众公司的一套,公司的首脑应该由董事股东选举产生,而非父传子承,这样方可保持活力。“如果我的儿子不行,我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我不在乎是家族内还是家族外的人秉掌大权。”

  话虽如此,李嘉诚在培养两位儿子上仍然是煞费苦心,远谋深虑。李超人是血肉之躯,在接班人问题上,他表现出来的“亲情难舍”也是人之常情。舆论也认为,庞大的李氏帝国,是李嘉诚白手创建的,他安排儿子接班,无可厚非。

  大儿子李泽钜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学位后,被父亲安排进入长江实业集团。李泽矩也不负父望,在投资万博豪园、分拆长江实业等一系列战役中均表现出超人气魄。至1999年1月,李嘉诚非常放心地把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一职交捧给李泽钜。

  按照李嘉诚的想法,大儿子领导长实,小儿子执掌和黄,刚刚好。于是,李泽楷答应回港发展后,李嘉诚立即安排他进入和记黄埔集团。

  李嘉诚并不以为小儿子的实习期已经结束,只安排李泽楷做和黄的一个小职员,跟随和黄大班。行政总裁马世民及和黄董事霍建宁学艺。马世民则安排李泽楷到旗下的和记通讯公司工作,这与李泽楷喜爱的计算机工程基本对口。

  最初的日子,李泽楷向父亲抱怨薪水太低,还不如加拿大的十分之一,是集团内薪水最低的,甚至不如清洁工。父亲则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李嘉诚从集团支取的薪金是5000港元。

  经过父亲一段短时间的亲自观察,李泽楷随即升为和黄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当时,这个委员会是由和黄大班马世民管辖的。李泽楷加入不久,便策动了一宗30亿美元的美国垃圾债券收购大买卖,引起商界的极大关注。

  当时,长实.和黄及李嘉诚本人宣布,将向美国哥伦比亚储蓄及信贷公司收购一批总值3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垃圾债券,各占一半股权。垃圾债券息率虽高但风险亦极高,因此李泽楷在策划这宗交易时异常小心。

  他获得卖方同意,只须付一成订金,如果债券价格跌逾一成,卖方就要以原价购回。换言之,买方是封了亏本的门,长实。和黄及李氏家族最多亏1.5亿美元本金(约合12亿港元),赚则可以赚到尽。

  可惜,当地机构最后觉得条件木合,认为这样的条件对和黄过分优惠,不予批准,计划告吹。但此事已令年仅24岁的李泽楷技惊四座。

  首仗未能成功,磨刀霍霍的李泽楷,便埋头于另一宗大项目——投资额高达4亿美元(约合31亿多港元)的卫星电视。

  和黄大班马世民回忆说:“他当时很年轻,很有热诚,有活力,有时却表现得很早熟,而且渴望证明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