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

第一篇 香江俊彦出少年

  1966年。那是深秋的11月8日,天气开始转冷,枯树秃枝,黄叶遍地,景色有点儿萧瑟,但在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大宅内,却充满一片欢愉的气氛。李嘉诚之妻庄月明诞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就是34年后在香江叱咤风云的李泽楷。

第一章 家有严父

  34年前,即1966年。深秋的11月8日,寒风渐起,枯树秃枝,黄叶遍地,景色有点儿萧瑟,但在香港富豪李嘉诚在深水湾的三层大宅内,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就连李家的工人们都喜形于色,因为这所本来就有点寂寞的大宅又添了一个新生的生命。

  这一天,李嘉诚之妻庄月明诞下了一个男婴。两年前,李嘉诚已得一男,虽然庄月明一直希望这次能添上一位“千金”,但现在再得一子,也正好为李嘉诚添上左右两翼。兴奋的李嘉诚暂时抛开了繁重的工作,忙于进出医院照料妻子,以及回家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打点一切。

  这个叭叭坠地的男婴就是34年后在香江叱咤风云的李泽楷。当年,李嘉诚只有38岁,但已是城中有名的富豪。李嘉诚以生产塑胶花起家,从创办长江实业,到后来收购和记黄埔,李嘉诚白手起家成为香港公认的“地产大王”,被人们誉为香港“超人”。而其时,他掌管的长江实业仍未上市。

  逆境出雄才

  李嘉诚绝对务实的作风,在芸芸有钱人中别树一帜。他凡事亲力亲为,从不爱夸耀自己的财富,言行低调,平日所穿的都不是什么名牌衣服,甚至能代表富豪身份的名贵手表,他都一概不爱,平日只戴电子胶表,且永远比别人调快15分钟,以示重视时间。但他对做善事绝不吝啬,动辄亿元。这种性格,多少也与他出身寒微同情穷人有关。很多认识李嘉诚的人都说,他是个不忘本的人。

  事实上,正是这种能捱穷吃苦。不畏逆境困难的精神,才令李嘉诚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怎么也不会忘掉那一段拼命奋斗的日子,以及从中领略到的意义。他甚至希望两个儿子也能像他一样,了解其中的真谛,不要含着金钥匙长大,不要靠运气,而是切切实实地去为自己将来的命运奋战不懈。

  在20世纪60年代,李嘉诚已经凭着成立了10年的长江工业公司在塑胶业异军突起,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并在同行中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称。这时的李嘉诚可谓事业爱惜两得意。1960年,李嘉诚凭着在塑胶业赚取的第一桶金开始进军地产业,在港岛东北角的柴湾兴建两栋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的工业大厦。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喜结连理,并于婚后搬进他斥资63万港元买下的深水湾道79号三层花园别墅。1964年8月,李家的第一个儿子李泽钜出生,两年后,第二个儿子也来到人间,取名李泽楷.

  创业何艰难

  李嘉诚曾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及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李嘉诚的童年可说是生不逢时,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炸弹正落在李嘉诚的身边,他死里逃生,一年后,全家从汕头逃亡到香港。15岁那年,李嘉诚的父亲病故,自此,李嘉诚便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念书。因为老父的病,我便时常去买些有关医学的旧书来看。我的童年岁月很艰苦,苦在没有人可以倾诉。父亲过世前一天,他没有什么话要说,反过来问我,有什么事要跟他说。细想一下,觉得很悲伤,但我当时很自信地安慰他:我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为了信守自己的承诺,李嘉诚很努力地工作,不用数年,已有小成。“我18岁已经当上经理,19岁当总经理,负责办公室和工厂的工作。在创业的时候,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候做到晚上非常疲倦,而寓所晚上11点以后就没有电梯了,我经常走10层楼梯才回到家门。有时候,倦得不得了,我就想一定有一个办法,可以令自己走楼梯时会舒服一点。我就闭着眼睛,一边走,一边数,数够了楼梯级数,就睁开眼睛……”

  这种勇往直前的个性,使李嘉诚在数十年间,从一无所有,发展至今天拥有庞大的上市王国,市值13400亿港元。经历逆境与顺境,李嘉诚深深体会到做人的意义,并非单是赚钱那样简单。

  李嘉诚说:“在1957年,1958年,我初次赚到很多钱,但对是否快乐感到迷们,觉得不一定。后来想明白了,事业上应该多赚钱,有机会便用钱,用到好处去,这样赚钱,一生才有意义。当初我打工的时候,有很大压力,尤其是最初几年,要求知,要交学费,自己省得不得了,还要供弟妹上中小学直至大学,真的很辛苦。做生意头几年,也只有极少的资金,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但我想,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能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他又强调:“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李嘉诚亦曾坦言谈论为人与为商的共同成功之道:“除勤奋外,还要节俭(只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吝啬);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人际关系,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节目,温习英语。”

  父亲的教诲

  李嘉诚是个标准的严父,对两个儿子寄予厚望,即使为两个儿子起名,也含有深意。他说,长子名泽钜,是希望他有“钜大”之能。

  据《说文解字》释:“矩,大刚也。”《史记》卷二十三《礼书》有记:‘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至。”张守节的《正义》亦指:“钜,刚铁也。钜,大刚也。”

  至于次子李泽楷烈说是“楷模”的意思,即榜样模范。典范。《后汉书》卷六十四《卢植传》有记:“士之楷模,国之核子也。”

  两儿名字中间取一“泽”字,据李嘉诚说,这是按家族字辈而排的。

  一个意为“刚钜”,一个意为“楷模”,寓示着李嘉诚对两个儿子各有要求,亦各有期盼。

  小李泽楷的诞生“脚头”很好,这一年,李嘉诚乘着在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波及香港触发“五月风暴”的经济低迷时期,大举购入廉价而优质的地盘物业,成为一次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从此直奔他的“地产王国”而去。而这时,原来倾心倾力辅助丈夫事业的太太庄月明也渐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全心全意为丈夫日渐壮大的事业王国培养接班人。

  李泽楷出生的时候,李嘉诚在塑胶花行业中独领风骚,在地产界还属后起之秀,在香港商界巨子中仍然排不上号,可家族住宿的条件却已跻身富豪之列。李泽楷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尽管父亲仍在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但他与哥哥从小就没有衣食之忧,辍学之患。

  由于李嘉诚的成功是在逆境中奋斗出来的,他深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非全是好事。他在给予儿子良好的教育的同时,又不忘对其进行磨练。在两个儿子还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常常带他们去看外面社会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在路边报摊看小女孩一边卖报纸一边温习功课的那种苦学态度。小小年纪的李泽楷也很懂事,有一次,父亲的朋友送来一件坦克车大玩具,几天后,他却用花纸把玩具包好,送给了一名游艇的帮工,原因是那名帮工没钱买玩具给快要过生日的儿子。

  李嘉诚的理念,使他相信家庭教育对孩子十分重要,他说:“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论生意…但也有约三分之一是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经常教导他们,一生之中,最重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在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一个‘义气’,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十几年前,我曾带两个孩子去旅游。一样的山色,一样的环境,一百年后,一千年后,山色依旧,人可不同了。当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着有能力做事的时候,尽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种子,这是值得的。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李嘉诚喜欢每星期都带儿子出海玩,但仍不忘带些文言文书本,让孩子们面对大海朗读,希望他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也要学好做人的道理。

  少年好反叛

  李泽楷在小时候与兄长一起被李嘉诚安排入读香港最优秀的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在这所名校人读的学生父母大部分都非富则贵,许多学生上学都有私家车接送。由于圣保罗小学“二世祖”颇多,那时的李泽楷在学校里的表现并不突出,据一名校工回忆:“那时也知道他和李泽钜是李嘉诚的儿子,但在那里读书的官绅贵族子弟实在太多,他又不属于特别突出的一个,所以对他的印象不深。”李泽楷和许多与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最喜欢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与同学打乒乓球,他的一位校友描述他时说:“我都不记得他打得好不好,只是记得与他相熟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花名’(绰号)叫做‘你掷界’。”

  两兄弟虽然同时间上学,但很少一起玩耍,可能是李泽楷较活跃,兄长则较文静,两人的兴趣不一样。李泽楷不单爱独立行事,且自小已显露出其反叛的性格,最爱拗气,颇具辩才。但他在家中却最为得宠。升上中学之后,他的作风更加大胆,不轻易屈服于权威之下。踏入中学时代,李泽楷与哥哥都直升上与圣保罗小学一脉相承的圣保罗中学。虽然李泽楷在香港读中学的日子不长,但连他的同学。老师都已经开始感受到他与大哥截然不同的反叛性格。

  名校的老师对学生都非常严格,学生的自律性也很高,但李泽楷显然并不喜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读书的成绩也是普普通通。

  在读中一(初一)的时候,有一天,李泽楷竟然相约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煮饭吃,把正在上语文课的曾念祖老师气得火冒三丈,最后他和共同犯事的同学都受到了罚坐垃圾桶的惩戒。‘那天老师一进入我们班的教室,就不停地骂,但是又不是骂我们班的同学,后来才知道他是刚刚被另一个低年级班的同学气的,我记得他还说,‘我不理会你是李嘉诚的儿子,犯了校规,我一样照罚’。”一位比李泽楷年长3岁的校友回忆道。

  同学们都相信,李泽楷并不是饿了才在课室煮食,他这样做只是想挑战权威。

  除了在名校读书,李嘉诚对儿子的培养还体现在其它各个方面。小小年纪的李泽楷,每晚与兄长李泽钜还要细听父亲李嘉诚娓娓道来从商之道,在李泽楷两兄弟还不满10岁的时候,李嘉诚就特地在长实的会议室配备“专席”,让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最早的商业训练。每当李泽楷有些什么不规矩的动作时,李嘉诚都会出言阻止:“Richard(李泽楷的洋名)。其实,李嘉诚并不计较他们听懂多少,重要的是商业氛围对他们的熏陶。就正如要培养一名音乐家,在襁褓之时就要让他听曲子;要造就一个航海家,在他学步之时就要让他到舢艇里颠簸。李嘉诚的良苦用心,的确可见一斑。不过,李泽楷却不大喜欢人们提到他这一段最早期的商业训练。他面对传媒谈到父亲对他的教育时,总是说父亲从不讲如何做生意,只是教育他如何做人,标准乃是孔孟之道。不过,有心人只要看看李泽楷在谈判桌上的英姿,也就能判断这种独特教育方式的成效了。

  从3岁起,李泽楷每天放学回家,都有特别安排的外籍私人教师为他补习英文,原因是李嘉诚清楚地感受到英语这种国际语言在商场上的重要性,而他本人也深深地感受到“临老学吹打”的艰辛。李嘉诚一贯认为,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因此,在小李泽楷不满14岁的时候,李嘉诚就把他和大哥一起送到离香港万里之遥的美国求学,除了希望儿子能真正体验生活的磨练,还体现出他的深思熟虑。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