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沸点制造:中国当红笑星小沈阳的运作密码 > 讲不完的话题故事:从《我要当明星》到《为什么呢》

讲不完的话题故事:从《我要当明星》到《为什么呢》

  ◎在这样的“话题”启动下, 小沈阳不仅成了新闻媒体在春晚报道上追逐的“卖点”,更成了广大电视观众期待的“新势力”和“新符号”的代表。

  2009年的春晚后,马季的儿子——资深节目主持人马东也更出名了。尽管他表演的“五官新说”并没有获得多少掌声,但央视主持人董卿的一句口误,把他介绍成“马先生的儿子马季”,使他和董卿同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这个互联网已把人人都打造成“事件营销”载体的当下,央视主持人的一个口误都会把一个明星推向舆论高峰, 更何况是央视对一个年轻演员的三次“不放弃”偏又不三次“不抛弃”呢?

  这是小沈阳初入2008年央视春晚剧组时《新文化报》上一则报道的开头——

  每年春晚,观众都期待赵本山的小品,但今年,情况有了微妙变化。赵本山得意弟子小沈阳,可能将抢去赵本山的风头。小沈阳的《我要当明星》在春晚的审查中格外突出,成了一匹脱颖而出的黑马,被大家叫好。“这是为什么呢?”小沈阳的这句台词,已成了春晚剧组内部的流行语……

  无须把内容继续看完,相信读者的胃口已被吊得老高:赵本山的得意门生,春晚“黑马”,内部流行语——这些新闻元素一糅合,一个几乎想不红都不行的小沈阳形象呼之欲出。赵本山在接受专访时也一再表示“我也反复提醒他,如果这次真的上了春晚,一夜红了,但你做人的本分绝对不能变”——这哪是提醒小沈阳,分明是在“暗示”全国人民 ——小沈阳肯定一夜走红的,等着瞧吧!

  在这样的“话题”启动下, 小沈阳不仅成了新闻媒体在春晚报道上追逐的“卖点”,更成了广大电视观众期待的“新势力”和“新符号”的代表。

  所以,当央视第一次以主题不符刷掉小沈阳时,坊间不仅不去关心小沈阳作品的质量到底如何,而是几乎一边倒地批评央视这是在拒绝自我创新和自我进化。“如果一个堂堂的中央级电视台,连最淳朴、最民间的东西都不去珍惜,又何以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更好的节目?”这种“最淳朴、最民间”的“道德标签”更具口号和鼓动意义,使得小沈阳的“事件营销”再次升级。

  接下来,央视把小沈阳安排进《收废品》,已是一片刻意提携之心,但“强扭的瓜不甜”,不得不放弃。然后又试图让他上元宵晚会,更是在勉力为之了,只可惜囿于固有体制的原因,无法轻易突破。其实,央视试图推出新人的诚心此时已昭然若揭。即使最后没有起用小沈阳,陈临春还不忘公开为他“打气”:“他是以后有可能跳出来的一个很优秀的演员。如果以后全国都接受了,他马上会成为赵本山。”

  但在“道德标签”的影响下,央视的良苦用心反而被视为了“忽悠”——“央视三番五次忽悠小沈阳,太不尊重二人转艺人了,强烈谴责中央电视台的霸权行为!今后我们再也不看央视的节目了。”“如果说节目时间过长,那为什么不删别人的,只删小沈阳的?”在小沈阳的贴吧和个人网页上,这样的声讨声不绝于耳。那些对央视春晚素有不满的人,也似乎找到了最佳的批评道具和发泄机会——将滚滚的怨气直接转化为小沈阳汹涌的人气!

  客观地说,大到央视春晚,小到单位联欢,节目审查时没有通过在任何一台晚会上都再正常不过。央视春晚自1983年除夕之夜横空出世以来,更是不知“毙”掉了多少参选节目。但二十多年来,已发展成全国人民一项“新年民俗”的央视春晚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民间道义、理想和愿景,而又因为自身体制的原因无法及时跟进和兑现,再加上多元除夕文化选择的冲击和新媒体的不断挤压,近些年央视春晚不但影响式微,而且衍生出另一种“民俗”——老百姓一边看春晚,一边骂春晚;岁岁盼年年望,每年都失望。这样的背景下,明星上不上春晚比上春晚本身更容易卷入话题中心。小沈阳“事件营销”有了最佳“酵母”和“温床”。

  约翰·斯维克在《注意力经济》中指出,讲故事是媒体的基本卖点,故事源于事件。在春晚事件的策动下,小沈阳开始悄然崛起为东三省的“新星”,甚至被许多人视为赵本山之后东北小品的希望。他在元宵晚会上没有播出的《我要当明星》被传到网上后,一时成为人人下载的“猛料”。网友们一边享受着他的超级娘娘腔和超级明星模仿秀带来的另类“笑果”,一边满足着“偷窥”式的快感——央视越不让上的东西,我们越要看!一边还充当着自发的传播推手——我这里有《我要当明星》,就是央视没有上的那个,想看吗?这样的话语,在诸如QQ和MSN的网络人际间完成传递只需瞬间工夫。

  与此同时,2008年春晚虽然与小沈阳擦肩而过,但由郭达和蔡明表演的小品《梦幻家园》反响甚好,蔡明在里面嗲着嗓子喊出的口头禅“为什么呢”迅速走红,成为2008年的流行语。而这句台词,恰恰就是小沈阳的“原创”,是被春晚否决掉的《我要当明星》里的经典台词。它的流行,使得小沈阳又有了新的“话题”,故事越拉越长。

  小沈阳告诉记者:“这句话是我在天津舞台上第一次说出来的,后来发现包袱非常响,在后来的演出中就沿用下来了。我也知道蔡明演出时用这句话,但肯定是我先说的,这是我的原创。”

  于是,随着“为什么呢”的声音穿透大街小巷,小沈阳的名字和作品再次被人百度或谷歌出来咀嚼不休,或讨论“为什么呢”到底属于小沈阳还是蔡明,或猜想小沈阳和蔡明同台“为什么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笑果”……一位叫肖飞的歌手看了小沈阳的段子后,还灵感即发地写出了歌曲《为什么呢》。这首歌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网民的极大追捧。不少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小沈阳,有人甚至给歌曲配上了小沈阳的图片,制作成为多种版本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小沈阳的最新单曲《为什么呢》泄露”之类的帖子更是风行一时。各大音像店的盗版商也在其发行的音像制品上,将这首歌的演唱者打上了小沈阳的名字。当这类影像从网络线上迅速蔓延到了现实线下时,歌曲真正的演唱者肖飞这才发现——他在不知不觉间,竟成了小沈阳网络传播的幕后“推手”。

  据说小沈阳后来亲自找到肖飞本人,希望能够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取得该歌的演唱权。当时两人聊得很投机,肖飞也有意愿将这首歌送给小沈阳,但因为牵涉到公司利益,以及具体细节,没有最后敲定。后来《为什么呢》被星皓传播相中,经过重新填词谱曲,改编成了后来电影《高兴》当中的二人版《为什么呢》。“小沈阳最新单曲”由此没了下文。

  但这些似乎已不再重要。凭着歌曲《为什么呢》的“歪打正着”,小沈阳在网络上的搜索指数几乎和天王周杰伦的搜索人气不相上下。取名“沈采飞阳”的小沈阳的官方网站(www.92xsy.com)里,粉丝成堆, 名字有“阳光丝儿”、“阳粉儿”、 “阳崽儿”、“阳仔”等一串又一串……尝到网络传播甜头的小沈阳甚至公开自己的QQ号,呼吁粉丝们为他提供笑话和俏皮话。有媒体评论指出:这无疑是继网络小胖、芙蓉姐姐等网络红人,李宇春等选秀艺人之后又一位走红的草根明星。

  在小沈阳不断飙升的人气的激励下,一位叫戴小龙的演员开始模仿小沈阳,并取艺名小沈龙。在北京通州梨园金萍萍二人转剧场,小沈龙几乎场场爆满,不少老顾客把他当成小沈阳。大连一位叫王强的演员也跟着模仿小沈阳:买碟、看视频,甚至用手机把视频录下来,无论吃饭还是坐车,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观看揣摩。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模仿,他如今在大连很火。深圳某单位2008年中秋晚会,有职工特意模仿小沈阳,也赢得一片喝彩。抚顺市某剧场为招揽生意,还不惜提前打出“小沈阳”来抚顺演出的招牌。未料最后和小沈阳方联系时,已经飙高的出场费让他们吓出了一身冷汗。但牌子已经打出去,只得“硬着头皮走下去”,最后落了个“非法演出”的下场。

  小沈阳的山寨版——小沈龙回忆:2008年10月,小沈阳来北展剧场演出,小沈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偶像。“老板带着我去看他的演出,演完了一块吃了顿饭。”小沈龙说,当小沈阳知道自己在模仿他时,微微一愣,说了句“加油”。

  而在一年前的2007年11月, 阿杜到沈阳宣传新专辑《差一点》时,小沈阳也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崇拜地对阿杜说:“偶像,我老稀罕你了!”在二人转表演生涯中,他曾多次模仿过阿杜唱歌,于是现场把这一绝活亮了出来,“我躲在车里,手握着香槟……”模仿得直让阿杜惊呼:“你是在放我的录音对口型吗?”

  从山寨他人到被他人山寨,一年时间,搭上事件营销快车的小沈阳已是冰火两重天。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