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吴敬梓评传 > 第二章 吴敬梓的家世 一 "从龙"得官

  第二章 吴敬梓的家世 一 "从龙"得官

  吴敬梓(1701 年-1754 年),字敏轩,号粒民、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安徽全椒人。但他的先世却并非安徽人,根据现存的资料可以知道,他的先人是从浙江的温州迁徙到江苏的**,再移居到安徽的全椒去的。

  吴敬梓在他的《移家赋》(见《文木山房集》。以下凡引传主作品,未另行注明出处者,均见此集)中曾说"我之宗周贵裔,久发轫于东浙",并自加注说明"按族谱高祖为仲雍九十九世孙"。为自己找一个有名望的先人,是封建时代文人所乐为的。例如我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其作者屈原在诗中就曾说"帝高阳之苗裔兮"。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记其父司马谈对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班固在《汉书·叙传》中亦说"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吴敬梓对《史记》、《汉书》都曾下过一番功夫,研究有素,自己还著有《史汉纪疑》,可惜未成书(见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九)。他在写作《移家赋》时,是否也象屈原、司马迁、班固那样铺陈祖德之清芬呢?这完全有可能。不过,吴敬梓虽然郑重其事地申明此点,但却因时代久远,难以稽考。他所强调的"宗周贵裔",无非是说自己是周太王的后裔、仲雍的子孙罢了。在《元和姓纂》卷三中有以下的记载:"吴,周太王子泰伯、仲雍封吴,后为越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吴敬梓既然说自己的高祖吴沛为仲雍九十九世孙,那么依次而下,他本人当为仲雍一百零三世孙了。据《史记·吴泰伯世家》,泰伯至寿梦已十九世,而寿梦元年是公元前五八五年。据张其濬《全椒志·吴国鼎传》:"(鼎)崇祯间魁于乡,??辛未父(沛)卒";又据吴沛《临去留题》小序(见蓝学鉴《全椒志》卷五)"辛未闰十有一月念六日,以手书授而逝",均说吴沛卒于"辛未"。按"辛未"指明崇祯四年(1613 年)。而寿梦元年到崇祯四年共计二千二百一十六年,寿梦再上推至泰伯还有"十九世",年代实在久远,无法一一加以考核。

  不过,吴敬梓说其先人"久发轫于东浙"倒是有材料可资考查的。吴敬梓曾祖吴国对是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 年)戊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即俗所谓的探花,这次会试总裁为内阁大学士傅以渐和秘书院学士李霨(见《清秘述闻》卷一)。李霨曾为吴国对的"孪生"兄弟吴国龙撰写《清礼科掌印给事中吴公墓表》,墓表说:??公讳国龙,先世居东瓯,高祖聪,迁江宁之**。又迁全椒,遂为全椒人。曾祖凤。祖谦。父沛。

  东瓯,是古越族东海王摇的都城,故地在现在的浙江温州一带。可见吴敬梓自叙其先世为浙江人是可信的。

  吴敬梓在浙江的先人,也只是平民百姓,直到他的远祖吴聪才"发轫"。

  《移家赋》中说:"有明靖难,用宣力于南都(自注:远祖以永乐时从龙),赐千户之实封,邑**而剖符。"所谓"靖难"是指燕王朱棣争夺帝位一事。明太祖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后,在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的同时,又分封诸子为王。被封为燕王的朱棣在诸王中权势最盛。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四月太子朱标早卒,朱元璋义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死,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朱棣准备从封地北平来南京奔丧,但太祖遗诏中要求"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因此未能前来。诸王对这件事颇为不满,纷纷指责朱允炆所信赖的大臣齐泰矫皇考诏,离间骨肉。朱允炆又因诸王挟叔父之尊,颇有尾大不掉之势,十分忧虑,不安于位,乃接受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先后废削周、齐、湘、代、岷五王。朱棣因此颇感不安,遂在建文元年(1399 年)七月举兵,称其师为靖难,指齐泰、黄子澄为奸人,要求入朝清君侧。双方累战至建文四年(1402 年)六月,南京被朱棣攻破,朱允炆死于宫中(一说逃亡在外)。朱棣即皇位,改元永乐。朱棣上台后,一方面大肆杀戮忠于建文朝的百官臣僚,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二人,黄子澄族子及外戚死者达四百四十五人;一方面又大加犒赏靖难之役中的有功之臣,吴敬梓的远祖吴聪在这次帝位之争中"从龙"有功,当然也得到朱棣的赏赐,被封在江宁府属的**县为骁骑卫,因而举家从浙江的温州迁到江苏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