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泰戈尔 > 第十一章 诗剧《齐德拉》

第十一章 诗剧《齐德拉》

  泰戈尔不仅是写作短篇小说的圣手、天才的诗人,他还是印度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剧作家和散文大师。

  除了短篇小说和诗歌之外,罗宾在这一时期,在戏剧上亦硕果累累。

  他写作的那些充满幽默之感的社会讽刺剧中,《老人的手稿》和《独身汉的俱乐部》这两部作品,至今在孟加拉舞台上仍长演不衰。

  以无韵诗形式写作的抒情剧《齐德拉》是罗宾以这种形式创作的最后一部戏剧。该剧出版于1892年,是罗宾的名剧之一。剧中,作者以浓郁的诗情画意和剧情所展示的真理给与了人们独特的美感。这部戏剧曾被译介到西方,并以话剧、舞剧形式出现在欧洲舞台上。

  《齐德拉》是根据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情节演绎出来的:曼尼普尔王的女儿齐德拉从小被当做男孩子抚养长大,她会武艺,具有一个男子的力量和女子的心肠,但她平淡、粗犷,缺乏女孩子特有的魅力。

  一天,公主扮做猎人在森林中猎鹿,遇见了传闻中四处漫游的英雄阿顺那。齐德拉爱上了阿顺那,却在表白时遭到拒绝。公主于是恳请爱神赋予她一天的美貌,并且最终以苦行感动了爱神和春神。两位女神决心满足齐德拉的愿望,赐给了她完美的容貌——不是一天,而是整整一年的时间。

  公主凭借神力变成美伦美奂的佳人,阿顺那见到她之后,真是一见倾心,遂忘却了自己独身的誓言,向她求爱。接下来的几个月时光,两个情人忘情地享受着爱情带来的欢乐,陶醉在两人世界里。然而齐德拉并未感到完美的幸福,她觉得自己以借来的美来征服爱恋的人是那么的虚伪和令人羞愧,她也深深地感到阿顺那迷恋的只是自己的身体,如今自己的身体成了自己的情敌。内心痛苦而又矛盾的齐德拉请求爱神收回她的美貌。爱神宽慰她说:等到阿顺那厌倦了**享乐之后,就会在她身上发现真正的女性美。

  果然,阿顺那慢慢开始悟出自己心灵的空虚与失落。作为勇士和英雄的他再次渴望行动和战斗的生活,也渴望见到森林居民们讲述的那兼有男人勇敢与女人柔情的公主齐德拉,盼望得到天长地久的精神之爱。

  他请求齐德拉让他与公主相见,并请求看到齐德拉的真实容貌。此时,齐德拉乞求神收回了她伪装的美貌,出现在阿顺那面前的是那个勇武的公主,她说:

  “我就是齐德拉,曼尼普尔的公主——我既不是情人所顶礼膜拜的女神,又不是为了取悦于男子而任人摆布的那种女子。如果你在危险的道路上,愿把我作为你的妻室,留在你身边;如果你让我分担你生活中实践的重担,那时你才会真正了解我。”

  阿顺那发觉面前朴素的女子就是齐德拉时,他欢呼着:“爱人,我的生命圆满了。”

  齐德拉与阿顺那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爱情。

  《齐德拉》这个作品是罗宾所有创作中哲理性比较强的一部,剧情展示出什么是美、什么是永久的爱这样的问题。而且作为诗人,泰戈尔剧中的对白亦充满着诗的独特的韵味。譬如,当阿顺那请求见到自己情人的真实容貌时,他这样对齐德拉说道:

  “我似乎永远不能正确地了解你。你对于我就像是一位隐藏在金像里的女神。我摸不到你,我不能以报酬来答谢你无价的礼物。这样,我的爱是不完满的。有时候在你的忧愁眼光的谜一般的深处,在你嘲笑着本身的含义的游戏言辞里,我得到一瞥的感受:就是你要努力冲破你那疲倦优美的躯体,穿过微笑的空幻的面纱,在痛苦的火的洗礼中显现。

  幻像是真理的最初的面貌,她在伪装下走向她的情人。但是时候到了,她就丢开装饰和面纱,穿着朴素的庄严的衣服站了起来。我探索那个最终的‘你’,那个**的单纯的真理①。”

  ①见《泰戈尔作品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罗宾通过这段话,揭示出促使生命永恒流动的,是追寻真、善、美的生活并且永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动力。他以《齐德拉》提出一种圆满完美的爱的理想:这种理想承受感官的享受,但指明生命中的精神之爱与精神之美才会占有最重要和最长久的地位。

  在《齐德拉》这部自由诗体的抒情剧出版的同一年,也就是1892年,泰戈尔的第一部以散文体写作的社会喜剧《第一个错误》完成了。剧本描写了三个青年知识分子与他们的夫人之间想入非非的爱情幻想和婚姻危机。剧中嘲弄了印度教顽固的保守自负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浪漫幻想,其中闪烁着机智而又风趣的火花,真可以与同时期英国剧作家王尔德的喜剧相媲美。

  也是在这段时期里,泰戈尔又将《摩诃婆罗多》这部古代史诗中的一件简单的轶事,写成了一个展示忠于职守和知识与渴望爱情之间心理冲突的剧本,这就是1894年,罗宾第一次采用有韵律双行抒情诗体创作的那个独幕抒情剧——《临别的诅咒》。剧本的情节是围绕神魔之战展开的:巨人族的领袖修库拉知道不死的秘方,众神为了偷学到这个长生不老的秘密,就让克乔到修库拉那里去做学徒。修库拉的女儿德布雅妮对克乔一见钟情,想方设法说服了父亲收下克乔作为门徒。克乔学到了不死的秘方之后,到德布雅妮那里告别。剧情即由此展开:德布雅妮在交谈中向克乔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克乔心中也爱着这个女子,然而为了服从责任和命令,他只有拒绝这份爱情。于是德布雅妮在临别前诅咒克乔学到的秘方永远不能发挥作用。

  1896年,罗宾发表了他的第二部有韵诗剧《玛丽妮》,这个剧的结构更为严谨,情节也更富戏剧性。美丽的玛丽妮公主,出生在信仰印度教的国家,然而这位圣洁的公主却信仰佛陀思想,认为真理与爱情是宗教的身体和灵魂,并且还要将这信仰传遍全国。对印度教疯狂信仰的克曼客企图强迫国王放逐玛丽妮,先是鼓噪群众,之后竟然勾结外**队,妄想用鲜血维护信仰,只是由于他的一个朋友突然醒悟,将这一阴谋报告给了国王,充满血腥气味的混战才没有发生。

  泰戈尔虽然出身于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又是一个伟大的印度教改革家,但是他对印度教的感情却是不那么虔信的,只局限于对梵语文学遗产和对《奥义书》中深刻哲理的赞许。他不满婆罗门主义一味宣扬自己的权威,更不满种族制度人为地将生来平等的人们分作不同等级的几类人,允许上层对下层的不公平的野蛮待遇的存在。实际上,在他的心目中,一直对佛陀十分崇敬,因为泰戈尔觉得佛陀宣扬了婆罗门及正统

  印度教中所没有的普遍同情与平等的人类之爱。因此,可以说,《玛丽妮》这部戏剧也正是戏剧性地表达了他思想感情上对佛陀的倾向。作为拥有一颗热爱祖国人民及全人类的诗人之心的罗宾,后来还曾经在有关佛陀身世传说以及佛陀思想的基础上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诗歌和戏剧。

  在这一时期,泰戈尔除了进行短篇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之外,在帕德玛河上巡视父亲的庄园之际,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这些散文囊括众多的主题,包括政治、教育、社会、宗教、语言学和科学等领域,它们充分地证明了罗宾是一个天才的思想家,真正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

  而除开论证性的散文创作之外,一部独特的、人格化的《五元素日记》成了他写作至此最具风格与特色的散文集。在这部散文集中,罗宾把组成宇宙的五元素——风、地、水、火、空,加以人格化,让它们以戏剧人物的形式出现,其中水和火象征女性,她们感情丰富,渴望知识与情感;而另外的三个——风、地、空是男子。三者相比:地,反应迟钝,是愤怒的机会主义者;空,观点模糊;风是个奢谈梦想的理想主义者。这五个人物互相讨论,争辩生活和文学之中的许多问题,而作者扮作仲裁者与调解员,不仅介绍他们各自的观点,还加以认真的阐述。全书的笔调极为风趣,幽默与争论,知识与笑话相互交织,彼此相映成趣,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深受孟加拉人的喜爱。

  此外,1899年还出版了泰戈尔的一部格言集《碎片》,他采用的是传统的诗体格式、警句和寓言形式,这些充满机敏与睿智的格言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孟加拉人民现代语言中一个富有极强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总之,在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罗宾正走上他早期创作的巅峰,他长于写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而且对语言、韵律运用自如,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而且这一时期,他的创作也开始逐渐贴近普通人民的生活。作为诗人,泰戈尔一生中的许多重要思想,譬如对自然、生命、艺术和宗教的深入思索也从这阶段起开始走向成熟,显示出泰戈尔自己的思想特色。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