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 第二十四章 完美主义

第二十四章 完美主义

  曾在苹果公司任资深经理的迈克尔·罗普(Michael Lopp)在回答苹果为什么能设计出那么多酷毙了的产品时,为我们介绍了苹果产品设计流程中的两个关键点:

  完美原型:苹果要求,即便是产品的设计原型,也要实现得完美无缺。拿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来说,原型界面的每个像素都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达到完美的外观效果。显然,这需要在设计阶段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也很好地避免了决策时的歧义和不确定性,减少了后续的反复。

  10→3→1:在开始阶段,苹果的设计师通常会着手设计10个左右的不同方案,然后从其中找出3个明显较好的方案。虽然目标是找到3个候选方案,但从10个方案开始的做法,可以赋予设计师更大的灵活性,不至于在开始阶段束缚设计师的手脚。随后,设计师通常会花上更长的时间,围绕那3个候选方案展开讨论并最终选出最好的一个。

  正如罗普所说,苹果是在设计的最初环节,就要求设计师做到极致。“追求完美”是苹果的设计师们一进入公司,就挂在嘴边的信条。

  当然,这句话的分量对不同人也不完全一样。对普通设计师而言,完美主义也许只是个理想化的目标,可以追求但不必强求。但对帮主乔布斯来说,完美主义其实就是他的生命,如果某件事做不到完美,那简直比杀了他还痛苦。

  早年开发Macintosh时,乔布斯就不断地否定既有的设计方案,不断改进产品,以至于整个项目的进度被屡屡拖延。在改进Macintosh的过程中,乔布斯用近乎偏执狂的架势,要求工程师们把用户根本看不见的主板电路做得漂亮、养眼,要求设计师仔细调整键盘上每个标点符号的外观,反复比较主机机箱的不同候选颜色……

  在研发iPhone的时候,设计团队尝试过数百种不同的手机外壳,有的方案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有的方案之间明显不同,还有一些方案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材质。最终,由乔布斯拍板,选定了其中一款设计。但就在离手机正式发布还有几个月的时候,一天,乔布斯突然被自己的潜意识惊醒,他发现,自己对此前选定的外壳方案又不满意了。他驱车赶到iPhone设计团队。那些已经连轴工作了很长时间的设计师们对乔布斯的出尔反尔敢怒而不敢言。

  “乔布斯就是创造产品的米开朗琪罗。”杰伊·艾略特评价说,“他会不停地在画布上涂涂改改,直到他肯定自己已经得到了满意的方案为止。”

  在苹果,人们把乔布斯这种临发布前的出尔反尔称做“重启”。一旦乔布斯对此前选定的设计方案不满意,他就会像重启一台电脑那样,“重启”整个设计流程,废掉此前辛辛苦苦得到的一切,从一个他认为合适的环节重新开始。这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但对产品而言,这是通向完美的必经之路。

  乔布斯经常告诫员工,一定不要因为想当然的困难而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乔布斯总是给员工讲这样一种糟糕的过程:“当设计师把一个出色的创意拿给工程师看的时候,工程师总是说:‘这不可能,我们做不出来这个,根本没有可能。’于是,设计师只好屈服于工程师,让工程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产品设计。最终,当他们把设计图纸拿给制造部门的时候,制造部门的人就会说:‘我们造不出来这个。’就这样,每个环节的人们都占足了口舌上的便宜,却丢弃了完美的产品。”

  1997年刚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和艾维一起完成iMac的彩色透明设计后,他们在工程部门就碰到了这样的麻烦。当乔布斯和艾维把设计原型拿给工程师看的时候,工程师们竟然找出了38个理由来说明这个创意为什么无法实现。

  乔布斯说:“不,不。我们就要做这个。”

  工程师们说:“好吧。但,为什么呢?”

  乔布斯对他们说:“因为我是CEO,而且我认为,这东西能够实现。”

  工程师们很不情愿地服从了乔布斯的命令。但最终,iMac的市场表现证明,乔帮主的坚持是对的。

  其实,乔布斯在完美上的追求也并不只限于苹果的产品。有一位曾在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苹果专卖店工作的销售,名叫伊恩·麦多克斯(Ian Maddox)。他刚刚到苹果专卖店工作不久,那家专卖店就开始重新装修地板。每天晚上等最后一名顾客离店之后,施工队就开始把一块块地砖掀起来,换上新的地砖。新的地砖是从意大利进口的深灰色花岗岩,是乔布斯亲自挑选的样式。“那地砖铺在专卖店里非常漂亮。”麦多克斯回忆说。

  新地砖铺好后不久,一天清早,专卖店还没开门,麦多克斯发现所有经理都神情紧张地在店里集合,甚至还包括极少露面的区域经理。原来,乔布斯这天早上带了四五个人,亲自来到这家专卖店,检查新地砖的效果。

  麦多克斯发现,乔布斯对新的地砖并不满意。新地砖刚铺上时非常漂亮,但因为使用的接缝剂不够好,顾客一踩就会留下难看的污迹。地砖才铺好几天,整个大厅的地板就显得污秽、脏乱。

  看到乔布斯很不满意,麦多克斯和专卖店经理们都很紧张。他们战战兢兢地看着乔布斯。这一次,乔布斯不仅仅是不满意,而是大发雷霆、火冒三丈。乔布斯命令专卖店经理,地砖必须被全部换掉。结果,施工队又被叫了回来,认真清洗了每一块地砖,使用新的接缝剂重新铺设了整个地板。

  乔布斯曾不无自嘲地对记者说,自己追求完美可能也是一个弱点,“有时,‘做到最好’是‘做得很好’的敌人。”

  的确,乔布斯对完美的追求已经深入到了苹果的每一项工作中。这种追求如果把握不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所谓“完美”,有时也会事与愿违。例如,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回归前,销售不断下滑,占有率急剧下降,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悲观氛围里,苹果的领导者和工程师们仍坚持认为,苹果电脑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市场上的颓势只不过是机遇不好罢了。

  亲身经历了那一段艰辛历程的李开复评论说:“现在看来,正是这种片面追求完美的思维方式害了苹果。道理其实很简单,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到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们,只知道一心沉醉在对完美产品的追求中,却因此丧失了市场的先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却欠缺从竞争对手那里虚心学习的自省。他们对用户有高度的同理心,但却不知道用积极的态度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的确,苹果电脑看上去很酷,跑起来很快,用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但它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无法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兼容,价格又居高不下。最终,苹果公司只能像他的创始人那样,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李开复为我们廓清了一个明确的界限——要玩完美主义,就要像回归后的乔帮主那样,在洞悉未来、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追求完美,如果像当年研发Macintosh时那样,置用户对价格、兼容性等问题的关注于不顾,片面追求所谓的“完美”,就必然败得很惨。从这个意义上讲,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在帮主回归前和回归后,也有着不一样的内涵。

  乔布斯骨子里是一个简约主义者。这个天性在很早就暴露无遗了。斯卡利就曾说过:“乔布斯的方法论区别于其他所有人的地方在于,他总是相信你所作的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去做什么,而是你不去做什么。他是一个简约主义者。”

  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2011年出版的披露微软早年历史的《谋士》(Idea Man)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微软帮苹果开发Macintosh版本的Excel软件时,艾伦到硅谷拜访乔布斯,了解Macintosh电脑和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乔布斯当场为艾伦展示了Macintosh原型机和由鼠标控制的图形用户界面。

  当艾伦看到乔布斯演示用的鼠标只有一个按键时,他好奇地问乔布斯:“鼠标上如果有两个按键,是不是会更好些?”

  乔布斯回答说:“你知道的,保罗,这完全是简约和复杂之间的取舍关系。没有人会在使用鼠标时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按键。”

  “不过,史蒂夫,”艾伦说,“人们既然有多于一根的手指,他们也许还想要一个单击右边按键的功能呢。”

  乔布斯摇着脑袋,对艾伦的建议不以为然。为鼠标配备多个按键的建议虽然合情合理,但这与乔布斯心中对简约的狂热追求是矛盾的。

  在微软,设计师们试图平衡的是简约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当新增的特性破坏了原本的简约设计,但由此给程序或设备带来更多功能时,微软的设计师总是倾向于保留这样的特性。

  但在苹果,设计师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截然相反,他们平衡的是用户体验和复杂性之间的关系:当新增的特性引入了复杂性并伤害了原本简约、流畅的用户体验时,苹果的设计师宁可放弃附加功能,也要保持用户体验的完美。

  于是,多年来,苹果电脑配置的鼠标一直都特立独行,只有一个按键,与IBM PC阵营的两键、三键鼠标截然不同。初学者总是抱怨IBM PC的两键、三键鼠标难以掌控,不清楚每个按键的目的何在;而电脑高手却恰恰相反,总是抱怨苹果的单键鼠标很难快速实现特定功能,要模拟右键单击等操作还需要键盘上的控制键配合。

  两种设计体系,两种风格的鼠标一直并存,在这个领域,没有谁真的胜出,他们分别代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直到近年来,苹果在电脑上开始大量使用多点触摸板代替传统的鼠标,推动着图形用户界面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变革。反观PC阵营,鼠标的设计还停留在两键、三键时代,任由苹果在前面绝尘而去。

  对简约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乔布斯年少时修习禅宗的经历。乔布斯常说:“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这种“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禅机在苹果的每一件产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

  在设计iPod时,艾维就说:“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真正在做的,是在设计中不断做减法。”

  减法设计的思想贯穿了iPod产品设计的始终。除了不提供开关键以外,iPod还把全部4个功能键都集中在中央转轮上,整个播放器没有任何多余的操控界面。

  到了研发iPhone时,因为多点触控显示屏的引入,乔布斯和艾维有可能把用户可操作的元素减少到最少。那时,乔布斯反复对设计团队说,已有的所有手机都太复杂,太难操作了,苹果需要一款简约到极致的手机。

  于是,乔布斯在设计iPhone的最初阶段,就给设计团队下达了一个死命令:iPhone手机面板上只需要一个控制键。

  设计师和工程师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如何用一个控制键完成所有操作功能。他们一次次跑到乔布斯面前,陈述手机面板上必须有多个按键的理由。每周的设计评审会议上,都会有人对乔布斯说:“这不可能。”

  乔布斯就像聋子一样,对这些哭诉充耳不闻。他只是淡淡地说:“iPhone面板上将只有一个按键。去搞定它。”

  没有人知道乔布斯为什么这么笃定一定有一种好的单键解决方案。也许,乔布斯当时只是扮演了一个顾客的角色,他只是用他特有的方式,向设计师和工程师索要一种最酷、最简约,真的能改变世界的产品。

  于是,今天我们手里拿的iPhone,还包括后来的iPad,在前面板上就只有一个又大又容易按的圆形按键。甚至,到了2011年年初,当苹果在新版iOS操作系统中测试新的多点触摸交互方式时,不少人预测,未来的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将真正实现前面板的“零按键”。

  陆坚告诉笔者,苹果研发iMovie视频编辑软件的时候,因为iMovie定位在消费者用户,用户界面的设计本来就非常简单,但乔布斯还是认为界面太复杂了。乔布斯说:“95%以上的用户在上传视频前,根本不做什么剪辑、特效操作。对于这些用户来说,iMovie还是太复杂了。”乔布斯一次次地要求iMovie的设计团队简化设计,直到整个用户界面和操作流程足够简单,每个用户不需要用户手册就能直接使用为止。

  陆坚评价说:“苹果的员工很多都被注入了这种追求完美和简约的基因。每次设计产品都会不断地推敲,追求最简单、最优雅的表现方式,而不只是止步于做出的第一个产品设计。”

  很显然,苹果内部根深蒂固的追求简约的基因来自乔布斯,是乔帮主让做减法变成了产品设计中的一种经典方法。

  2004年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乔布斯说:“创新来自于对1000件事情说‘不’,惟其如此,才能确保我们不误入歧途或白白辛苦。我们总是在想,可以进入哪些新的市场。但只有学会说‘不’,你才能集中精力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2002年,乔布斯与各大唱片公司就在线音乐的版权展开谈判时,苹果已经开始设计即将发布的iTunes音乐商店的应用界面了。有一次,美国唱片业协会CEO希拉里·罗森(Hilary Rosen)亲眼目睹了乔布斯与工程师讨论用户界面设计的情形。当时,乔布斯和工程师坐在电脑前,为了一个设计上的问题争执不下。罗森发现,乔布斯与工程师所关注的,不过是在屏幕上一块大约只有一张便条大小的区域里,如何排放3个单词的问题。罗森不禁感慨道:“乔布斯竟如此关注细节。”

  也许,关注细节、重视细节、苛求细节只是乔布斯借以实现其完美主义的一种方式。离开了对细节的关注,乔布斯对完美艺术品的追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负责Macintosh用户界面设计的柯戴尔·瑞茨拉夫回忆说:“乔布斯会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检查屏幕上的每个细节,确保相关的图像准确对齐。他非常重视细节,细致程度居然达到了像素的层面。如果发现问题,乔布斯就会立即冲着某个工程师大吼起来。”

  瑞茨拉夫为Macintosh设计的滚动条在整个图形用户界面中并不是特别抢眼的部分,但乔布斯就是对滚动条的设计不满意。他希望,即便是滚动条这样的小元素,也应该有比较艺术化的视觉效果。为此,瑞茨拉夫的团队反复修改设计方案,但乔布斯就是不认可,不是觉得箭头的尺寸有问题,就是觉得颜色不好看。最终,瑞茨拉夫整整花了6个月,才弄出了让乔帮主心满意足的滚动条设计——这么折腾细节,也难怪当年Macintosh的发布要屡次延期。

  Macintosh电脑的开关设在电脑机箱的背后,这样,用户就不容易因为不小心而碰到电源开关。但乔布斯很快注意到了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麻烦,用户伸手到机箱后面找电源开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乔布斯和设计师一道,在机箱背面靠近开关的地方,特别设计了一小块使用不同材质的区域。这样,用户只要伸手到机箱背后一摸,根据手感不同,很容易就能找到开关的位置。

  大师艾维也同样重视细节。他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最零星、微小的细节。细节最重要,值得花相当大的精力。当然,关注细节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有另一个声音与你作思想斗争:‘会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吗?’是的,我知道大部分使用者不会注意到我们精心设计的细节,即使注意到了,他们通常也不会觉得那有什么意义。但我始终坚信,这些细节会产生强大的聚合力,当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汇聚在一起,用户终将爱上我们的产品。”

  在对细节的苛求上,苹果2010年发布的iPhone 4差不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用料到手感,iPhone 4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玻璃的光滑质感,和金属边框的磨砂质感在同一部手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凹槽,每一个边角,都有着设计团队对美感的不懈追求。

  在制造工艺上,苹果规定iPhone 4主要零件的合缝间距不能大于0.1毫米,这个尺寸主要是为了避免打电话时夹到人的头发。据说,苹果测试iPhone 4时,测试员会拿着手机反复在脸颊上滑动,以确认没有一根头发会被手机夹到——可怜的测试员。

  iPhone 4侧边的音量调节按钮上,加减号是两个凹下去的符号。苹果要求,即便是凹下去的部分,也必须平整、光亮。耳机插孔也是一样,金属触片的光洁程度,插口内沿的坡度等,都有细致的规定。

  iPhone 4的包装盒把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推上了顶峰。刚买iPhone 4的读者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用单手从桌子上轻轻提起iPhone 4包装盒,不要托盒底,也不要用力握盒盖,就让装有手机的盒子在盒盖里靠重力缓缓下滑。你会发现,盒身的滑落速度不快不慢,差不多8秒钟的时间,盒身就从盒盖里完全滑出——这不是巧合,而是精心的设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考虑了所有细节的苹果设计团队最终被工程团队拖了后腿。2010年iPhone 4一上市就惨遭“信号门”,用户手握金属边框时,手机天线居然会受到干扰。苹果为了消除iPhone 4信号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度显得狼狈不堪,连乔布斯乔帮主在这场不大不小的尴尬中也有些左支右绌。

  iPhone 4的“信号门”告诉我们,即便苛求细节如乔布斯和苹果,也还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真的是永无止境呀。

  除了预知未来和创造完美产品,乔帮主的另一项独门绝技——市场营销,也是苹果征服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苹果公司诞生之初,乔布斯和马库拉就找到市场公关公司麦金纳,一起制定苹果的市场营销策略。著名的彩虹苹果商标就出自麦金纳公司的设计师罗勃·简诺夫(Rob Janoff)之手。

  说乔布斯擅长市场营销,大概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乔布斯很会借助媒体广告为苹果产品造势,历年来出自苹果的广告精品不断,许多广告都已经成了市场营销领域的经典案例。其次,乔布斯特别会利用个人魅力,借助展会等公开场合宣传公司形象和产品。在公众眼中,乔帮主不像一个CEO,倒更像鲍勃·迪伦式的大明星。

  超级给力的广告,加上大明星一样万众追捧的CEO,除了苹果,还有哪个公司能兼具这两方面的特长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