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传

一一六

  翻阅着科学技术取得的累累硕果,聂荣臻就像当年指挥部队打了大胜仗一样的高兴。但他并没有陶醉,而是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他在上述报告所附的提纲中提出:中国的科技工作,要在贯彻“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勤俭建国”方针的前提下,必须切实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并且,同样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把各项科研成果真正拿到手。他还提出,要以科学技术战线为主,集中力量,全国一盘棋,争劝三年突破”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国防尖端技术。中央批准了聂荣臻的请示报告。

  1962年底,中央科学小组和国家科委再次组织了对12年科学规划实施情况的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更加令人振奋,12年科学规划的57项任务中,50项任务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原规划1962年的目标,而且有些方面,提前完成了。

  聂荣臻在办公室里,静静地看着中央科学小组和国家科委党组检查12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心中涌起阵阵激情。从主持全国的国防科学研究工作和全国的科学技术工作,到现在已经7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对全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防尖端研究的整体情况,已经谙熟于胸,对国防尖端项目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就了解得更多。不仅如此,为了熟悉国外先进科技的最新消息,他经常阅读国防科委送来的《科技动态》,新华通讯社编辑的《参考消息》。他还了解了美、苏、英、法、日、德等世界强国的科学技术动态,和如何追赶他们的途径。

  聂荣臻看了12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后,得出了初步评价: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大体上达到了世界上先进国家5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可是,西方国家从40年代到60年代,又有了巨大的飞跃,工业技术和军工技术都有了极大的进展。聂荣臻想:今后10年,对中国是至关重要的10年。在这10年里,至少要在关键性的几个领域里赶上西方国家60年代的水平,并准备向70年代过渡,否则中国将落后得太远了。

  1962年,在周恩来和聂荣臻主持下,国家科委组织了科学技术专家1万多人,着手制定又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许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提供了材料和意见。1963年10月,《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毕。这个规划,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多彩的画面和激动人心的远景。但是,3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撕碎了这一切,并把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科技成果,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推入了灾难的深渊。

  多少年过去了,当那喧嚣的“打倒”、“砸烂”之声终于飘然远去之后,周围又都平静下来,聂荣臻还时常想起他组织编制的那个雄心勃勃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个规划长达96页,近5万字。聂荣臻字斟句酌地反复看了好几遍,并用铅笔改了一道,又用红蓝铅笔标明重点和再作修改。这里面寄托了他多少深情?!当年这个规划所规定的在1972年以前就要实现的目标有5个:

  1.为农业增产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成果,系统地解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问题。

  2.重点掌握60年代的工业科学技术,为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发展重要的新兴工业,提高现有工业的技术水平,提供科学技术成果。

  3.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关。

  4.加速发展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填补这方面重要的空白和薄弱部门。

  5.大力培养人才,充实现代化实验设备,形成科研中心,建立一支能够独立解决中国科技问题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

  12年科学规划提前5年完成,而10年规划却被延误了至少10年,多么令人痛心!想起这些,聂荣臻就深为惋惜。他觉得中国在科学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本来正在逐渐缩小,可又被无端地扩大了。他这个指挥整个科技战线的战略指挥员,正指挥部队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作战,可于胜利在望之际,却被突然地剥夺了指挥权。胜利的进军变成了退却,怎能不令他深感遗憾呢!

  ※第六十三章 为科学研究事业奠基(一)

  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以非凡的气魄和远见卓识,作出了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重大决策。

  1955年1月15日,在中南海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出现了这样3个人:李四光、钱三强两位科学家和当时的地质部副部长刘杰。

  出席会议的所有领导人,这天都成为最热心的听众。

  中国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向中央领导人含笑示意后,就开始对原子武器的原理作了讲解。前一天,周恩来已经叮嘱过,要钱三强讲得详细一些,通俗一些。今天,周恩来又坐到了钱三强的旁边。重要的地方,他就要钱三强讲得仔细一点:“三强,你再举个例子。”在坐的人听得都很专心。毛泽东坐在钱三强的对面。聂荣臻在长条桌另一边静静地听着。

  李四光让操作人员给大家演示盖革计数器探测铀矿石。当仪器在铀矿石旁发出“嘎嘎”的响声时,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大家都笑了。毛泽东拿着点燃的香烟,站起来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

  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①毛泽东说的“这件事”,就是指原子弹。毛泽东沉着坚定而又十分自信的语言,给了聂荣臻极深的印象。他像战争年代信赖毛泽东的每一个战略决策一样,深信中国一定能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

  ①《当代中国的核工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第14页。

  从这一天起,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开始了艰巨而又伟大的历程。

  为了加强对原子能事业的领导,这年7月,中共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中央在成立原于能三人小组的通知中指出:今后凡有关原子能事业,除中央指定的三人小组向中央负责对原子能工作进行指导外,其具体业务由以薄一波为主任的国务院第三办公室管理。

  1956年3月,彭德怀在第二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中国要搞核子武器和导弹。②一个月以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②《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7页。

  当原子弹刚刚在人们的头脑里孕育蓝图的时候,研制导弹的要求不久也提出来了。1955年10月,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障碍,飘洋过海从美国回国。在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历史赋予了他庄严的使命。

  1955年12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箭专业教授会教授任新民等,向中央军委写信,提出了在中国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①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被正式提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议事日程上了。

  ①《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8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