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六、飞弹、气球和竹蜻蜓

  早在十四世纪初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在制作风筝和火药箭的基础上发明了最早的“飞弹”。

  在《武备志》里,记载着一种叫作“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武器。这种炮的主要部分是用篾〔miè灭,竹片〕编成的空心球,它的直径是三寸五分。球内安一个纸糊的小筒。筒长三寸,里面装有起推动作用的火药,叫作“送药”,用引线接出;筒的上部装爆发性的火药,叫作“发药”。球外用纸糊上十几层。球的两旁各安一个翅膀(如图)。在发动攻击的时候,先顺风点燃引线。在火药作用力的推动下,那炮就飞进敌军阵地。等

  到送药燃完,引起发药,炮就突然爆炸,威力很大。

  这不就是飞弹的雏〔chú除,幼小〕型吗?

  在《武备志》里,还记载着一种叫作“神火飞鸦”的武器,其实也是一种雏型的飞弹,在军事上往往用来放火烧敌人。它的制造方法,大致是:用细篾做一个长篓子,大小同一只斤把重的鸡一样,用棉纸密密封固,里面装满火药。篓的前后装上头尾,两侧安两个纸糊的翅膀,形状象正在飞着的大乌鸦一样。每个翅膀的下面,斜钉着两个大起花。鸦背上钻一个眼,放进四根一尺来长的药线,分别同四支起花连在一起。那四

  根药线又总连在一起(如图)。临用的时候,先把四支起花点燃,在起花的推动下,火鸦高高地飞去。起花里的火药烧完了,起花的作用也就消失了,于是,火鸦掉了下来。那时候,引线点燃了鸦身里的火药,火焰立刻喷射出去,到处就漫烧起来了。据说,用这种“神火飞鸦”去烧敌人的营盘和船只,效果是很大的。

  这种飞行火器的发明,在世界飞行史上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的飞弹和导弹都是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火药到火药箭,再进一步发展到飞弹,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飞行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同飞行有关的气球,我国劳动人民也很早就发明了。

  《淮南子》上说:“取鸡子去汁,燃艾火,……疾风高举,自飞去。”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研究并掌握了气球升空的原理。

  传说五代时,出现过一种能够飘浮在空中的“飏灯”,作为联络信号。有一种说法,这种灯又叫作“孔明灯”。“孔明灯”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从灯的“孔”中透出“明”亮,所以叫“孔明”;另一种说法是因为灯的发明人是诸葛亮,诸葛亮又叫诸葛孔明,所以这种灯也叫“孔明”。如果按照后一种说法,那么,这种灯的发明时间竟要上推到三国时期。不过,根据那时候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有人怀疑不大可能制作出这种会飞的灯的。

  到了元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军在作战的时候,曾经使用不同颜色的“灯球”,浮升在空中,作为军事活动的联络信号。有人推测,这种灯球已经是一种初期的气球了。

  有一个叫哥德斯春的美国人,写了一本《西洋航空发达史》,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朝仁宗登位的时候(十四世纪初期),在首都北京的上空,升起了一个气球。据说,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气球。

  现代的直升飞机,在刚发明的时候也叫“螺升机”。它是利用螺旋桨产生的拉力直升到空中去的。螺旋桨在高速度旋转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上升力量。这种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也很早就发现了。

  几百年来,民间一直流行着一种为儿童喜爱的玩具——竹蜻蜓。用竹片或木片做一个二三寸长的小叶片,叶片的两端扭成相反的斜角,中间穿个小孔,把它套在一根刻有螺旋纹的木杆上。这样,竹蜻蜓就做成了。玩它的时候,把叶片套在木杆的下部,用力向上推动叶片,叶片就顺着木杆的螺旋纹上升。叶片转动得很快,当它离开木杆的时候,就能直向空中飞去,一两分钟以后,才缓慢地落下来。

  竹蜻蜓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在叶片的中部垂直地固定着一根小木杆。玩的时候,只要搓〔cuō〕动木杆,然后放手,竹蜻蜓也会脱手飞去。

  这种竹蜻蜓的叶片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不论在形状和飞行原理方面,都是一样的。

   五代(907年—960年):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相继出现的朝代。

   元朝(1271年—1368年):继宋以后,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封建朝代。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