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首页 > 悬疑小说 >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第一章 仙游去
第六节

  “朕听吐突承璀说,贾桂娘羽化了?”

  “是,我们都亲眼所见。”

  “贾桂娘是怎么得到成仙秘诀的?”

  “说是青城山上仙人传授。贾桂娘羽化前曾经说过,愿将秘诀再传给裴炼师。”

  听汉阳公主这么一说,皇帝露出似笑非笑、意味深长的表情来。

  在面向太液池的自雨亭中,皇帝和汉阳公主联袂而坐。秋高气爽,风平浪静。太液池中水波不兴,宛如一大块碧玉镶嵌在崇楼峨殿的环抱之中。水面倒映出青天中的几缕稀薄云丝,也仿佛是碧玉内部自然生成的白絮。不时有水鸥从池面上掠过,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直到变成远处朦胧山影上的几个小点。

  皇帝和汉阳公主坐在同一张榻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闲话。聊着聊着,常常陷入持久的沉默,但两人都毫不以为意,等谁如梦醒转似的提起下一个话题,便又接着聊下去。可见他们不仅是同胞兄妹,还是相当亲密的挚友。否则,是绝不可能在彼此间容纳那么多沉默的。

  皇帝问:“裴玄静对此是何看法?”

  “裴炼师说,如果要得真传,就必须去青城山找到成仙后的贾桂娘。”

  “她想去吗?”

  汉阳公主瞥了皇帝一眼:“皇兄想要她去吗?”

  皇帝微笑道:“裴玄静确实有些过人之处。但她一介女子,千里迢迢跑去青城山寻仙,不太方便吧?”

  “也没什么不方便的。皇兄如果不放心,可以给她找个同伴,陪她去嘛。”

  “朕有什么不放心的?”皇帝微微挑起剑眉,“倒是你,已经考虑得这么周到了?关于这个同伴,你也有人选了吧?”

  “中书舍人韩愈的侄孙韩湘。”

  “韩湘?此人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是裴炼师建议的,说与他相熟。此人既是韩夫子的侄孙,想必是可靠的。而且,韩湘也已入道,听说曾在终南山中拜过张果老为师。由他陪同裴玄静去寻仙,我觉得挺合适。”

  皇帝沉吟起来。同汉阳公主交谈时,他身上一贯的威严冷峻淡去不少,不再像平时那样咄咄逼人,整个人都变得随和了,还有些慵懒。

  良久,他端详着汉阳公主,问:“这些裙子,你真打算一直穿下去了?”

  “为什么不?阿翁当年所赐的裙子精工细作,编织绣染均属绝技。就算再穿上十年、二十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走样,更不会破。怎么,皇兄不喜欢吗?”

  “不是不喜欢。而是……每次看见你穿这一身罗裙,我就会想起你刚出嫁时的样子。”

  “样子很可笑吧?”

  “当然不,”皇帝用一种回首当年的惆怅口吻道,“我记得你刚嫁到郭家那半年里,每次回东宫都会痛哭流涕。有一次恰好被德宗皇帝看见,阿翁就问你为什么哭,是不是郭鏦那小子待你不好?你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如意的,郭家上下都待你如亲人……哭,只是因为思念父母。阿翁听完你这话,竟也落下泪来,还对先皇说,你看看你看看,真是你的好女儿啊……”

  汉阳公主垂眸不语。

  皇帝问:“你可知道,当时我想的是什么吗?”

  “什么?”

  “当时我满心想的就是,冲进郭府把郭鏦暴揍一顿,然后把你抢回东宫来,永远不让你再回去。”

  汉阳公主愣愣地瞧了皇帝好一会儿,方强笑道:“幸亏你没那么做。”

  “朕也不会那么做。”皇帝又把自称从“我”改回了“朕”,“想想而已。”

  汉阳公主喃喃:“郭鏦是个好人……”

  实际上,当年李畅与郭鏦的亲事,恰恰是为了给兄长李纯与郭念云的亲事做铺垫。那段时间,先皇为了提升太子东宫的实力,也为了给长子李纯,即“第三天子”增加政治分量,先后嫁了两个女儿给郭家,又替李纯娶了郭念云为王妃。正是有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三门亲事之后,太子东宫和郭家结成了坚实的同盟军。而另一位受到德宗皇帝宠爱,一直在威胁着太子地位的舒王李谊,原先和金吾卫大将军郭曙关系深厚,从那以后却不得不与郭家疏远起来。

  他们兄妹的婚姻全都是政治操弄。幸或不幸,并不在考虑之中。但爱与恨,却不会在现实的重压下消减,反而被成倍放大了。至少从目前来看,李畅的婚姻还是幸运的,她却直到今天才醒悟到,李纯与郭念云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不了恩爱夫妻。原因与她有关,又无关。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这个天下唯一的家族的宿命吧。

  结果就是,妹妹李畅得到了幸福,而哥哥李纯选择了恨。

  “哥……”她情不自禁地叫出来。

  皇帝放下按揉着眉心的手,询问地看了她一眼。

  汉阳公主却一下子失了神,皇帝等了等,才问:“你怎么了?”

  “哦,我方才入宫时看见,太液池左岸望仙台前的那一大片白萍都开了。”

  “朕今天早上也去看了看,开得不错。”

  “今天是普宁的冥诞……”汉阳公主的眼眶湿润了,“如果她还活着,今年该满二十四岁了吧。”

  “是啊,朕也应该有外孙了。”

  普宁公主是皇帝的长女。元和三年时,年方十四岁的普宁公主被皇帝许给了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子于季友。当时的宰相李绛曾公然反对说,于頔是异族,于季友是庶出,又素有暴虐的名声,配不上皇帝的女儿。但皇帝为了要靠于頔的势力牵制淮西藩镇,还是坚决将普宁公主下嫁给了于季友。果然此诏一出,于頔大喜过望,乖乖地入朝官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对皇帝再无二心。然而,元和七年的正月,出嫁不足四年,还未满十八岁的普宁公主就病死了。没有人敢说普宁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就像许多年前,汉阳公主面对爷爷德宗皇帝的询问时,同样不敢说出心中真实的感受。作为过来人,汉阳公主只能感叹,自己这个侄女的运气太差了。

  普宁公主出生帝王之家,却不喜珍奇花木,独独钟爱生于湖泊水泽旁的萍草,尤其喜欢盛开于秋季的白萍花。皇帝因厌恶浮萍无根漂泊之意,一直不赞成普宁的这项喜好。然而就在普宁下嫁之后,他却命人在太液池中栽培了大片萍草。于是每到秋季,雪白的萍花便在太液池中怒放开来。可叹的是,普宁公主到死都没能看到。但她毕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頔从此臣服朝廷,在元和十年武元衡刺杀案后,为了向朝廷表忠心,于頔还特意献上白银七千两、黄金五百两、玉带两条,以助讨伐淮西之军饷。虽然财政捉襟见肘,皇帝还是拒绝了这笔钱。

  汉阳公主认为,于頔献饷,多少包含了对普宁公主之死的歉意。而皇帝拒受,也出于同样的原因——他的女儿应该死于社稷,但绝对不能死于金钱。

  皇帝低声道:“朕最爱的两个孩子,惠昭太子和普宁公主,都没有活过二十岁。可见朕不是一个好父亲。”

  汉阳公主没有回答。沉默又一次填充了他们之间的空隙,使她感到微微的窒息。

  “有件事,朕想请你帮忙。”

  “请我帮忙?”

  皇帝极为难得地踌躇起来:“近日,回鹘保义可汗派了八名摩尼教徒为使者来长安请求和亲。公主听说了吗?”

  “听说了。从元和四年开始,回鹘就一再来大唐请求和亲,皇兄不是都拒绝了吗?”

  “朕是都拒绝了。因为这些年朝廷忙于削藩,无暇顾及和亲之事。而且与回鹘和亲,大唐必须拿出不少于五万缗的彩礼,才能不失体面。可是连年用兵,朕哪里还找得出多余的五万缗来?李绛曾经向朕建议过,用东南一个大县的赋税做彩礼,但朕没有应允。”

  汉阳公主道:“我记得李绛相公当时说,与回鹘和亲有三利:一可避免与回鹘发生战争;二可安定北方,使朝廷集中解决淮右藩镇;三可牵制吐蕃,保北疆无忧。而如果不与回鹘和亲,回鹘同吐蕃结盟一起攻打大唐,边境就非常危险了。”

  “他说得很对。”

  “但是,即便李绛相公把道理说得如此通透,皇兄还是没有答应和亲。”汉阳公主露出淡淡的笑意,“当时皇兄在殿上吟了一首戎昱的《和亲》诗,民间都传为了美谈。诗曰:‘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她凝望着皇帝,“皇兄,我念得对吗?”

  皇帝默默地点了点头。

  自雨亭中又是一片寂静。“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兄妹二人都在心中咀嚼着这两句诗,一时只觉酸甜苦辣,滋味万千无法形容。

  还是皇帝打破沉默:“不过这一次,朕打算答应保义可汗。”

  “什么?”汉阳公主惊得瞪大了眼睛。

  “已经回绝了太多次,如果这次再不应允的话,恐怕就要彻底失去回鹘的信任了。如今削藩正值关键时刻,吐蕃又在边境蠢蠢欲动。这种时候,如果回鹘再与吐蕃联手,大唐恐将面临腹背受敌、内外夹击的可怕局面!”

  “可是吐蕃的赞普刚刚才去世,派了使者来长安报丧。皇兄不是还派遣了右卫将军乌重祀为充吊祭使,前往吐蕃吊祭了吗?”

  “恰恰就是因为老赞普突然去世,吐蕃内部的局势将十分混乱。朕以为,新继任的赞普很可能会以对外进攻作为树立威望的手段,所以才急着要与回鹘联盟。”

  汉阳公主呆了半晌,才问:“皇兄欲命哪位公主和亲?”

  “朕……正想与你商议此事。”

  “与我商议?”

  皇帝说得很艰难:“你知道朕的公主们,除了已经出嫁的、薨逝的,所余者年最长未满十岁。”他苦涩一笑,“也就是说,朕没有女儿可以嫁了。”

  汉阳公主终于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却又不敢相信。她问:“皇兄选中了谁?”

  “永安公主。”

  汉阳公主死死盯住皇帝,胸脯起伏不定。

  皇帝耐心地解释:“永安公主也是朕的同胞妹妹,朕与你一样不舍。但她的年龄、身份,乃至性格,都是最合适的人选。朕会竭尽所能为她操办,绝对不让回鹘轻视她。再说……据朕所知,保义可汗的为人并不差。”

  “自然不会比于季友更差!”她在冲动中一言即出,随即便看到皇帝脸上剧烈的痛楚。汉阳公主立刻后悔了,心头好似有一把刀在剜,生疼生疼的。

  片刻的寂静之后,她听见皇帝说:“此事,朕已经作了决定。今天告诉你,是想请你帮忙在皇太后面前隐瞒,不要让她知道,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这怎么可以……”

  “可以的。”皇帝的语气变得阴郁而冷酷,“这么多年来,皇太后那里多亏有公主照应……你是在帮朕尽孝,也是在为大唐尽责。”

  汉阳公主沉默。

  皇帝又朝她缓缓地点了点头:“另外,朕将命裴玄静去青城山求仙。”

  汉阳公主的心猛地一沉:难道他知道了?他知道什么了?绝对不可能啊!

  皇帝凝视着她,她也回望皇帝。这张脸和这双眼睛,是汉阳公主从小就熟悉的。她一直不知该如何形容他的目光,直到永贞元年末的那个严冬,在大明宫中见到松枝上垂下的树稼时,汉阳公主一下子就明白了,兄长的目光正如那闪着浅蓝色光芒的尖锐冰柱。你根本无法预测,下一刻它会扎入你的心脏,还是化作一摊清水。

  虽然觉得难以置信,汉阳公主还是意识到,皇帝在和她谈一个交易。

  这样的交易在他们家中并不少见。也可以说,自出生之日起,他们的人生就被放在了权力的市场上掂斤拨两。所有的买卖都在至亲之间进行,才显得更加讽刺和残酷。

  此时此刻,汉阳公主也终于懂得了,皇帝为什么在几个月前突然决定下嫁襄阳公主。永安公主和襄阳公主都为王皇太后所出,是他们的同胞妹妹。永安公主年长,襄阳公主年轻,本来应该先嫁永安公主才对。但是人所共知,皇帝更疼爱最年幼的襄阳公主。也就是说,他早在那时就开始布局了。

  所以她无从选择,必须接受这个交易。

  汉阳公主霍地站起身来。

  皇帝诧异地望着她:“怎么,你要走?不是说好了一起用晚膳的吗?朕已经让他们准备了。”又温和地补充道,“你我兄妹多久没有共饮过了?”

  “我……去太液池边逛逛,就来。”

  汉阳公主走出自雨亭,皇帝依旧一动不动地坐着,许久,才道:“你上前来。”

  汉阳公主所带的宫婢皆随侍而出,只有一名留在自雨亭,听见皇帝吩咐,垂首上前跪下。

  “把头抬起来,让朕看看你。”

  郑琼娥抬起头来,目光朝皇帝的脸上轻轻一瞟,旋即又楚楚动人地垂下眼帘。

  皇帝却看得有些入神了:“在兴庆宫过得还不错?”

  郑琼娥叩首:“皇太后仁慈。”

  “哼。”皇帝微微一笑,“皇太后还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吗?”

  “是。”

  “是清醒的时候多,还是糊涂的时候多?”

  郑琼娥迟疑了一下:“其实,皇太后清醒的时候一味沉默,几乎哑口无言。糊涂的时候,倒会说一些话。所以我觉得,两样都差不多。”

  “她说些什么?”

  “也没别的,大多是在念佛经。”

  “什么经?”

  “我不懂是什么经。”

  “念几句给朕听听。”

  郑琼娥的声音微微颤抖:“汝付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

  皇帝接着念道:“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绵。这是《楞严经》。”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吧,曲无双究竟是怎么死的?”

  “是、是贾桂娘推下楼致死的。”

  “原因呢?”

  郑琼娥抬起头,惶恐地回答:“陛下,我真的不知道。”

  “算了,你不说朕也清楚。”皇帝道,“只告诉你一件事,曲无双是朕安排到皇太后身边去的。所以,你在兴庆宫也要处处小心。防人之心不可无。”

  郑琼娥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哆嗦。

  “陛下。”她怯怯地叫了一声。

  “唔?”

  “十三郎……在这里吗?我可不可以见见他?”

  “见他?”皇帝似乎一时没反应过来。

  郑琼娥的口齿瞬间变得流利,显然这番话已在她心中盘算多时了:“是,只要陛下将十三郎召来即可。我躲在帘子后面看一眼,就看一眼。”

  由于激动和紧张,郑琼娥的双颊飞起两抹红晕,衬着如烟笼水的双眸,顿显娇艳无匹。皇帝不觉紧盯着她看,郑琼娥竟也大胆地回望过去。两人的目光交缠在一起,犹如无形的绳索越绕越紧。忽然间,皇帝把目光硬生生地抽离出去。

  他说:“十三郎不在大明宫中。”

  郑琼娥愣住了。

  “前几天,朕已命人把他送出长安了。”

  “送出长安?去哪里啊?”

  “扬州观音禅寺。”皇帝平静地说,“朕将十三郎拜托给观音禅寺的净虚方丈了。”

  “禅寺?扬州?不可以啊,陛下!”郑琼娥叫起来。

  皇帝一哂:“怎么了,为什么不可以?你自己不就是扬州人吗?”

  “可是陛下……”

  “扬州乃江南鱼米之乡,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十三郎在那里会过得很好的,你尽可以放心。”

  郑琼娥翕动着双唇,还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须臾,两行珠泪淌下细腻如玉的面庞。

  “你的眼泪是对朕的责备吗?”皇帝冷冷地问。

  郑琼娥连连叩头:“不!奴婢不敢!”

  “那你为什么要哭?”

  郑琼娥仰起泪水恣肆的脸:“我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十三郎……”

  “何时再见嘛……”皇帝的语调中透着刻骨的倦怠,“就要看你和他的造化了。”

  “是。”郑琼娥止住了泪水。

  她早就应该懂得,哭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想当年,她一个好端端的良家女儿,只因生得美貌绝伦,又不知怎么被个术士称“此女必生天子”,便让年逾花甲的镇海节度使李琦掳了去,做了他的侍妾。李琦谋反遭到腰斩,她又以罪臣家眷的身份入宫,成了郭贵妃的侍女,再度因貌美而蒙皇帝临幸,生下十三郎,却招致郭贵妃的嫉恨。郑琼娥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难道仅仅因为天生一副姣好的容颜,就要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凌辱,在卑微和恐惧中勉强求生,时至今日,还要被迫骨肉分离吗?

  郑琼娥仰望着皇帝。是的,她可以不怕羞臊地承认,那次在长生院中,是她主动向皇帝展示自己的姿色,并成功地将他引诱到了别室中,自己那张简陋的窄榻上。寄望从此改变命运,当然是最大的动因。但在经历了衰老骄横的李琦之后,正值壮年、风神俊逸的皇帝就如萦绕在他身上的龙涎香气一般,令郑琼娥情不自禁地心醉神迷。她真诚地想要将自己奉献给他,想让他在她的肉体上得到满足,只为了能得到他的哪怕一点点恩情。

  此后发生的一切并不如她所愿,但她从没有放弃过幻想。此时此刻,郑琼娥终于明白了,就连这一点点恩情也只是自己的痴心妄想,虚幻的泡沫罢了。

  红颜未老恩先断。她突然想起白居易的这句诗来。她想,白乐天怎会懂得真正的宫怨。须知红颜比比皆是,但“恩”从来就不存在。

  “你回兴庆宫以后,仍要事事留心。”皇帝在给她下命令,“只要有关裴玄静和那个新任医待诏崔淼的,任何细枝末节都要记下来。”

  “是。”

  吩咐完了,皇帝没有再说别的,也没有命郑琼娥退下。她便继续跪着等待,终于又听见他说:“你放心,十三郎……总有一天会见到的。”

  郑琼娥深深稽首,当生命只剩下唯一期盼的时候,她的心情反而变得十分平静,甚至能够超脱爱与恨,也超脱于御座之上的这个男人了。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怨气撞铃 余罪 诡案组 冒死记录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金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