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十二章 意志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人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接受内外刺激的作用,产生认识和情绪情感,而且还要采取行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人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先在头脑中确定行动的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力求实现此目的,这种心理活动就是意志。由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思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发行世界的需要中产生的,也是随着人类不断深入地认识世界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这也是人和动物在本质上相区别的特点之一。恩格斯说:“……我们并不想否认,动物是具有从事有计划的、经过思考的行动的能力的。……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赞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可见,动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自身的活动适应周围环境,动物的活动虽然也改变环境,但它在自然界并没有留下意志的痕迹。人类则是通过自觉的活动来改造自然,在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中,支配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人类也发生着各种社会关系,并不断地改变着这种关系。人类的历史正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而历史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人的意志的痕迹。只有人类才能预先确定一定的目的,有组织地去逐渐实现这一目的,也就是说,人类通过意志,通过内部的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的意志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地追求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意志力水平。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人的意志到处都在起作用。例如,学生为了争取优异成绩而刻苦学习;工人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忘我劳动;农民为争取好收成而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运动员为了祖国荣誉而顽强拼搏;人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疆土而时刻警惕着等等。可见,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意志的努力,越是困难的任务越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二、意志行动的表现

  意志行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表现为人类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类意志行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类意志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不定期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并且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表现出人们的意志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人类意志行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即是主动地根据需要去反映世界。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和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人们不仅能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正如列宁所说的,世界上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造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人类意志行动的前进性。人们的意志行动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人的意志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追求真理中丰富和提高,在不断摆脱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知之不多和知之不全状态中,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使自身的意志行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在实践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第四、意志行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人的意志表现为以自学的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行动。然而,有了预定的目的通过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目的吗?这就不一定取决于是的意志了。人的预定目的是否能实现,关键要看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如果人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根据客观规律确定行动目的、计划和方法,通过实践,这个目的就不能实现。否则,就无法实现,即便意志再努力也不会成功。

  客观世界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发展着的,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是人们给它外加的,因而它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客观规律,也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它都一样客观存在,并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意志行动正是担当了人在认识客观规律,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客观规律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驾驭客观规律的这一心理角色。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和社会规律后,就能够摆脱盲目性而获得自由,就能自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为此就引伸出关于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史中有过两种极端的年示地。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叔本华(A。SCHOPENHAUER)和尼采(F。NIETZSCHE)认为人的意志、行动是不受任何东西约束的,可以绝对自由,为所欲为,人的自由意志主宰一节。行为主义者,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则否认人的意识,否认意志自由,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刺激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和确定目的,发动或罅某种行动,采取相应的行动方式或步骤。说它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愿望、行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会碰壁。因此,意志的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指出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己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一个人掌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越多,越善于利用客观规律,那么,他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就越主动、越自由。同时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又依赖于人的意志努力,依赖于自身的勤奋、刻苦以及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意志力。

  一、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的特征之一,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目的虽然是主观的,但它却是来源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结果。人在选择确定目的和采取方法和步骤过程中,审时度势,分析主客观条件,回忆过去的经验,设想未来的结果。拟定方案和制定计划,对这一切所进行的反复权衡和斟酌等等,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可见,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规律和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目的,才能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目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因为在认识活动中,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克服一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例如,观察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追忆的进行、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形象化进程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的参与。可见,没有意志行动,不会有认识活动,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意志和情绪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例如,在工作、学习中,积极的心境、对祖国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感会推动人们努力学习、辛勤劳动。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例如,消极的心境、高度的应激状态和害怕困难的情绪、情感,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执行,支援以至削弱人的意志。消极的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所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办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例如,人既能够调节和控制由于失败或挫折带来的痛苦和愤怒的情绪,也能够控制和调节由于胜利带来的狂喜和激动,当然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的高低。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中包含着意志的成分;同样,意志过程中也包含着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成分,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才对统一的心理过程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当在对人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三)意志与个性的关系

  意志和个性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首先,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与意志有着密切联系。一个真正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必然有坚强的意志,有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价值观,他能抵御物质利益的诱惑,克服艰难险阻而无所畏刷。一个具有资产阶段世界观的人,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必定患得患失而无所建树。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或事业充满着浓厚兴趣和爱好,就会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克服前面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最终达到预定的目的。相反,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或事业不爱好,缺乏行动的愿望,即使由于外部原因而勉强去做,也会视其为负担。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退缩和动摇。但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并达到预定的目的。同时在完成目的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逐渐培养起对该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可见,个性倾向性与意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其次,意志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孟子曾经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志在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二、意志的生理机制

  意志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多部位、多层交整合活动的结果。

  人的意志行动是通过一系列随意运动实现的。随意运动是由感受和效应过程所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语词是随意运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起着讯作用。

  随意运动是运动感觉(动觉)细胞和运动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结果。大脑皮层的运动感觉细胞位于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区,它主要是感受来自运动器官的冲动;运动细胞位于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区,它主要是调节运动器官的运动。由于大脑皮层中央沟的前回和后回与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器官存在着纵向联系,当运动感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发生联系而“接通”,就能引起有机体的各种不同的运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这种联系又能与皮层其他区域的细胞活动相联结,因此,由各种外部影响和机体内部过程所引起的皮层投射区域的神经活动,就可能通通过与运动区的广泛的横向联系而引起有机体的动作。可见,随意运动是与整个大脑皮层的活动分不开的,一切内外刺激,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原因。正是有了大脑皮层的内部、皮层与皮层下以及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这种复杂整合运动,才保证了行动的随意性。

  人的随意运动是十分复杂的,要保证有目的的、精确的、每秒多的动作的实现,还要依赖于将就器官的返回传入(反馈联系)的调节税。运动感觉细胞、运动细胞和其他分析器的皮层末端存在着兴奋性和抑制性的联系,因此,内外部的各种刺激都可以通过暂时神经联系引起皮层运动区细胞的兴奋和抑制从而引起或抑制一定的运动。同时,由于在神经环路中存在着返回传入,效应器的运动的信息会返回到大脑皮层的运动分析器,个全感受到了运动状况,并凭借反馈联系,不断地修正行动,以符合于当前现实的要求。例如,一个人知道某物体只有1公斤重时,就决不会用搬动20公斤物体那样的力气去搬动它,即使事先不知道物体的重量,也会先作出估计先搬动一下,然后修正自己所用力量的大小。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返回传入的调节,从而使随意运动更加准确。

  人的意志活动调节过程的特征是在言语的直接参与下实现的。由于语词刺激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并聚集着大量信息,它既能代替具体事物,又能以概括的形式和一个人的经验发生广泛的联系,这就使人在接受具体刺激时,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词的形式来确立目的、选择行动方法,从而完成合理的有效的意志行动。同时,语词又是行为的调节信息,运用语词信号来调节随意运动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师在教室里讲“注意”,可以使发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听课;黑暗中有人讲“注意”,会使他人减缓步伐;在重大考验面前,对自己提出要“冷静”,会防止过度焦虑。语词对行动的调节既可以有效抑制人的活动,也可以发动人的有指向的行动。因此,语词影响着人的意志行动,言语是构成人的唯一的自我调节系统。

  现代神经心理学证明,额叶在实现有言语系统参加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鲁利亚(A。P。)认为,额叶的活动是形成意志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形成人的意志行动的目的,并保证贯彻执行的重要器官,它对维持和调节大脑皮层的总紧张度,对调节组织随意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额叶受损伤的病人,不能形成行动的意向,不能调节和监督自己的行动与目的的相适应,而且很容易分心,不能按计划工作。在儿童节大脑发育过程中,额叶比其它各叶成熟的时间晚些,所以,儿童的自觉性和意志力都比较弱些。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