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情绪和情感不同于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体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特征,无论人是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离开了体验就根本谈不上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这是有别于认知过程的另一特征。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般地说,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消极因素的情绪和情感。人淌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所以,我们可以将情绪和情感视为需要是否满足的一种指标,但不能将这种关系简单化,情绪和情感与需要的关系有时要受主体的生活信念的制约。例如,通常情况下缺水会让人产生烦燥、沮丧、憎恶等消极情绪,但是保卫上甘岭的自愿军战士在断水数天的情况下,由于有坚守阵地击退顽敌的信念,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愉快的情绪。

  决定情绪和情感反映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交叉的。“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情绪和情感都表现出互相对立的两极。这种两极性是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快感度方面,两极为“愉快——不愉快”。这种体验与主体需要满足的程度相联系。当情绪和情感由积极向消极变化时就伴随着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对立的反映,如快乐和悲哀、敬仰和轻蔑、热爱与憎恨等。

  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轻松”。所谓紧张水平是指想要动作的冲动之强弱,紧张的程度既决定于当事件的紧迫性,也取决于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和个体的个性品质。在事件十分紧急或处于关键时刻,人们一般会有高度紧张感。如初学跳伞的人跨出机舱的一瞬间往往十分紧张;参加同考的学生和排除哑弹的战士都会有紧张情绪。与紧张相对的另一极是轻松,是一种情绪松弛状态。紧急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之后,人们常有轻松感。另外,任务难度低社会评价高的工作也会让人产生轻松感。情绪紧张程度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有实验表明,紧张程度中等时,人的操作行为效果最佳,过度紧张或松弛都会降低操作效率。

  在激动水平方面,两极为“激动——平静”。激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个体的机能状态,激动和平静两极反映过度兴奋和抑制状态,如狂喜、暴怒,麻木、冷漠等。激动指在极短的时间里猛烈爆发的情绪反应,伴有激烈的内部器官活动变化和明显的表情动作。情绪激动对人的影响是复杂的,它可以催人奋进,推动人的行为;也可阻碍人的活动,如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愤怒得失去理智。激动水平对情绪的快感度有一定的影响,如愉快的情绪在激动时是狂喜,在平静时是恬淡的欣喜。

  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强——弱”。们们常用情绪表现的强弱作为划分情绪和情感水平的标准。例如,怒由弱到强划分为:微慢、愤怒、大怒、暴怒和狂怒;喜欢由弱到强划分为:好感、喜欢、爱慕、热爱、酷爱。情绪和情感的强度既与引起情绪和情感变化的事件对个体的意义大小有关,也与个体的目的和动机强度有关。

  由于情绪和情感具有以上四方面的两极性,每两极间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这四种情绪和情感的两极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每一方面的两极也不是绝对不可相互转化的,如:“乐极生悲”、“破涕为笑”、“喜极而涕”等等成语,都反映了这种变化。生理学家在动物和人的上丘脑、边缘系统及相邻部位发现了主导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神经中枢,它们被称为“愉快中枢”和“痛苦中枢”。这些情绪调节机制的发现为解释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提供了依据。

  三、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一)适应功能

  人的行为总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情绪和情感是人适应自下而上的精神支柱。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高等动物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

  表情的发展是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发展的标志。类人猿等高级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有着与人类相似的表情,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自下而上需要得到满足,有了同伴,它们就欢喜;受到外敌侵犯就怒目圆睁;亲密的同伴死亡时便会悲哀落泪。这些基本情绪是高等动物在自下而上适应过程中发展、分化出来的。

  2、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

  婴儿的怀疑情感是随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哭是婴儿最具有特征的适应方式。婴儿用哭声告诉大人他身体不适、饿了。随着要表达内容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大人交流的情绪反应也逐渐增加并产生分化。笑对初生的婴儿而言只是一种生理上舒适的反应,后来在与成人的接触中,婴儿产生主动的微笑反应,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微笑”。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是儿童以情绪为信号进行社会交往的典型例子。如在“视觉悬崖”前儿童往往驻足不前,视察母亲的表情。如果母亲是支持和鼓励的表情,儿童往往会奋力爬过“视崖”;如果母亲显出担心和害怕,儿童就会畏缩不前。

  3、成人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社会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环境的适应也成为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情绪调节也就成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人们适应不良时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焦虑和紧张。通过适当地情绪调节,降低焦虑和紧张,就能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如情绪不好吃不下饭就是日常生活中情绪影响适应的明显表现。

  (二)动机作用

  人的各种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和主要来源,而怀疑情感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主观体验,它们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因此,情绪和情感具有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状态会成为行为的积极诱因;消极的情绪状态则起消极诱因作用。人们会受激发以摆脱这种状态,这样情绪状态就起到了动机的始动作用和指引功能,使人们追求导致积极情绪的目标而回避导致消极情绪的目标。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行为效率,起正向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阻碍人的行动,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反向的推动作用。

  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性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促进主体积极地行动,从而增进行为的效率。一定情绪紧张度的维持有利于行为的进行,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对行为的进程和问题的解决不利。

  (三)组织作用

  情绪和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其它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绪则有干扰、破坏作用。

  1、促成知觉选择

  知觉具有选择性,情绪的偏好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之一。

  比如,婴儿喜欢红、黄色,他们选择玩具时重点是红、黄色的物品,而对其它的却很少注意。

  2、监视信息的移动

  对信息监视实际上是注意的过程,但情绪和情感对维持稳定的注意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有兴趣、好奇的信息监视准确,而往往忽视自己厌恶、不感兴趣的信息。

  3、影响工作记忆

  情绪和情感对记忆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喜好影响记忆的效率,人们容易记住喜欢的事物,对不喜欢的记忆起来十分吃力;二是使记忆的内容根据情绪进行归类,在同样情绪状态下记住的材料更容易回忆出来。

  4、影响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思维活动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过于亲近和喜欢的容易偏听、偏信,过度兴奋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思维的进程和方向。“感时花溅泪,离别鸟惊心”是情绪影响思维的写照。

  5、情绪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愤怒往往使人冲动而不计行为的后果,畏惧往往令人退缩不前。

  (四)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有着明显的外显形式——表情。表情与言语一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它是传播情绪和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

  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和身体姿势都能显示主体的情绪状态。人们爱过表情反映自己的意愿,也通过对他人表情的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周围人的态度和意愿。如微笑通常表示满意、赞许或鼓励;厌恶、怒目圆睁表示否定的态度。喜、怒、哀、乐是人们交流彼此的思想、愿望、需要、态度以及观点的有效途径。

  语言尚未发展起来的婴儿能通过对周围成人的表情观察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孩子看到陌生人会有些惧怕,这时大人以微笑、点头等表情鼓励他,他就会与陌生人接近而畏惧感;如大人持否定的表情,摇头、瞪眼,婴儿就会大哭、避开。大人及时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婴儿学习、认识世界,发展个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作用称为情绪和情感的社会性参照作用。

  总之,情绪和情感使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更具有表现办,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起传递信息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也是通过它的信号作用得以实现的。

  四、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以需要满足状况的心理反映,是属同一类而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概念。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如在饥饿时有食物吃就会很高兴,这是一种情绪反应,而不能说他产生了热爱食物的情感。情绪是原始的,是人和动物(尤其是高级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则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如民族自豪感是与对本民族的受相伴而生的社会性情感。

  2、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婴儿最初的表情反应具有无条件反射的性质,而情感则是社会接触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在不断受到母亲爱抚\翔的过程中产生出愉快的情绪体验而逐渐培养起来的.

  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

  情绪是反应性、活动性的过程,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成分。

  4、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情绪表现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多以内在感受、体验的形式存在。人们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这些都是情绪的外部表现,而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虽不轻易表露但对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所表达的主观体验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往往在强烈的情绪反应中也有稳定的主观体验,而情感也多通过情绪反应表现出来,情绪和情感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这表现在:(1)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固着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2)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

  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

  五、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情绪和情感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皮层和皮层下神经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情绪状态下机体的内部变化

  个体作出情绪反应时呼吸、心率、血压、血管容积、皮肤电反应、脑电反应及内外分泌腺反应无能会发生变化。记录这些变化可以作为描述情绪反应特笥和强度的客观指标。

  1、呼吸

  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与个体的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不同情绪状态中,呼吸的次数、呼吸的快慢和质量有着没的特点。人在平静时每分钟一般呼吸20欠,愤怒时每分钟可呼吸40~50次;突然惊惧时人的呼吸会临时中断,狂喜或悲痛时会有呼吸痉挛产生;笑时呼气快面吸气慢,呼吸的比率低到0.30,而惊讶时吸气则是呼气的2~3倍;恐惧时,呼气与吸气的比率由平静状态下的0.7上升到3.00或4.00。

  2、血液循环

  人在情绪激动时脸涨得通红,是血液循环加快的反应。血液循环有三种主要指标:血压、心率和血管容积。人在吃惊和恐惧等紧张情绪下,心率比平静时增加20次,血压也会升高,而血管容积则降低。

  3、皮肤电反应

  皮肤电反应是皮肤的电阻变化。皮肤的导电性是波动的,任何外来的或新奇的刺激都能直接引起波动的变化。皮肤电的变化是由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的变化引起的,是反映情绪变化的客观指标之一。人在等待重大的活动时,皮肤电阻降低,过度疲劳时,皮肤电阻增大。

  4、脑电反应

  脑电活动的变化也是情绪的生理反应之一。当人处于松弛状态时,脑电活动表现为每秒波动10次的脑电φ波。随着情绪活动强度的增加,这种节律会消失,即产生α波阻抑。人在紧张和忧虑时,脑电波波降低,波动频率增大,呈低振幅快波——β波。个体出现病理性情绪障碍时,则会出现高振幅慢波——α波。将大脑各部分的电波活动记录下来就形成了脑电图。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脑电图是不同的。

  5、内外分泌腺的反应

  在人体内有两种分泌腺,汗腺、泪腺、唾液腺、消化腺等为外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脑垂体和性腺等为内分泌腺。这些腺体都有相应的分泌物产生。情绪状态的不同会引起各种腺体分泌的变化。例如,悲痛或过于高兴使人落泪;焦急或恐惧时人会出汗;紧张时唾液腺等消化腺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会感到口干、食欲减退。内分泌腺在情绪状态中的反应较明显的是,紧张和焦虑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二)情绪和情感的中枢机制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反应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丘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大脑皮层则对皮层下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

  1、下丘脑

  下丘脑不仅是植物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而且与情绪反应关系密切。实验表明,下丘脑后区是产生愤怒反应必不可少的区域,也与恐惧等逃避反应相关联。如果下丘脑遭破坏,动物不能表现出充分协调的愤怒反应。奥尔兹(OLDS)等人发现,下丘脑等部位存在着“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刺激这些部位,人和动物都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整合情绪体验的重要区域。例如,切除双侧杏仁核可以降低动物凶暴的情绪反应。

  3、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与激活或唤醒有关,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产生情绪的必要条件。

  4、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在情绪和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巴甫洛夫指出,动力定型的维持、发展和破坏会引起肯定或否定的情感。阿诺德(M。B。ARNOLD)认为,外部刺激要经过个体的评价和估量才引起有关情绪,而评估晨大脑皮层上进行的。人类可以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和控制情感。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