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环境中的事物包含着许多属性,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和温度等,以及人的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活动的不同状态。人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人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经验。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够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种种感觉器官的办同活动。在大脑中将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的映象。例如,人们感觉到面前苹果的颜色、香味、硬度和甜味等个别属性,然后把感觉到的人个别属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加上经验的参与就形成了苹果这一整体的映象,这咎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可见,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种种形式的感觉遥存在为前提,并且是与感觉一起进行的。倡,不能把知觉单纯地归结为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为基础外,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一个人要把某一对象知觉为一个确定的客体,需要有关于这一确定客体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就是把感觉器官获得者得的信息转换成对物体或事件的经验和知识的过程,其中语言在知觉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词的学习和掌握是人们知觉能力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必要工具。除此之外,知觉还受到各种心理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态度等影响,使人的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感觉和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相互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所产生的对前事物的反映。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引起它们的活动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人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时,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感觉和知觉的紧密联系表现在,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物体天堂到的个别属性戛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而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心理学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才把感觉从知觉中区分出来加以探讨。

  感觉和知觉的相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处处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第三,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要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在多种分析器的参与下,通过反映事物多种属性并整合后才形成知觉。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知觉过程中,还包括了当前的刺激所引起的兴奋和以往相应的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给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也是人们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一个人若没有感觉和知觉,就不可能形成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见,感觉和知觉是一个人正常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知觉进行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分为错觉。

  二、知觉活动过程

  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由五个五一节组成,称为知觉链,每一个五一节都是人们形成正确知觉所不可缺少。第一个五一节是外界环境,它是指环境中作为知觉来源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特征、位置及其分布。例如,是由事物的颜色、体积、硬度等属性的综合引起的知觉活动,还是物体的运动、变化、位移等引起的知觉活动等。对环境中物体刺激整合如何,会直接影响到知觉的效率。第二个五一节是中介物。外界环境中的物体的各种属性,通过中介物,如光、空气、力、热等传递到人的感觉器官。例如,有些物体的属性或特征是通过光反射传递到人的眼睛;有些物体的属性,例如声波或化学物质则是通过空气传递到人的耳朵或鼻腔;而有些物体的属性则是以压力形式传递给皮肤,等等。总之,外界刺激若淌有中介物这一桥梁,人们的知觉就不可能产生。第三个环节是刺激物与感觉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外界刺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以及中介物中的其它刺激与知觉系统的感受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感受器把作用于它的刺激物,如光、声、热、电能等,转换成生物的神经冲动,这是从一种物质运动形态向另一种物质运动形态的转变,是将外界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运动形态转换成生物的运动形态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转换活动,外界刺激能量就不可能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生物能量,外界事物也就不可能在人脑中形成映象。第四个环节是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第五个环节是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人的知觉过程不仅把神经冲动传入到脑的有关区域,而且还必须和早先存在于脑中的其他一些观念进行加工整合,然后再由传出神经系统传递至效应器。

  知觉链的概念是对知觉系统的一种解释,并为知觉研究提供了线索。然而,由于心理学家对知觉的广泛研究,对人的主观知觉经验的解释并不统一。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内省来研究知觉经验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而有些心理学家则强调,只有能观察到的现象才是心理学厂家的对象,而主观的知觉经验是不能进行客观观察的,因此它不应该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觉理论有格式塔的知觉理论、构造主义的知觉理论、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和吉布森的知觉理论。

  格式塔(GESTALT)是德文的中文译音,语义是“整体”或“完形”。格式塔知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M·威特海默、K·考夫卡和W·苛勒,他们认为人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尽可能地用简单的方式去“整体”地认识外界事物,遵循“概略”规律并受神经系统的制约。由于格式塔知觉理论过份强调神经系统的制约作用,忽略了先前经验对知觉活动的重要影响,导致构造主义知觉理论的产生。

  构造主义知觉理论强调先前经验对知觉活动的重要影响,因此把记忆引入知觉活动领域,即一个人把记忆中的先前经验参与由刺激所诱导出来的知觉之中,从而构造出某种知觉图像。构造主义知觉理论认为,有组织的知觉是从一个人的记忆中选择、分析并添加某些刺激信息的过程,而不是格式塔知觉理论所认为的是大脑组织的“概略”规律所引起的自然操作作用的结果。当人们知觉外界物体细微特性和特点时,往往借助记忆中的过去经验作“任意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说,同样的刺激物可以由知觉者各自经验的不同而被构造成不同的知觉图像。

  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由巴浦洛夫创立,后来为西文一些心理学家所接受。他们认为,知觉是知觉者借助动作行为习得的,通过活动及在活动中习得的经验影响和指导着知觉活动。比如,儿童在视觉发展的早期阶段,眼球运动并不倾向于追随物体的轮廓线条,而是全神贯注在面前的图形特点上,先是用手指来触摸和描绘某物体模式的轮廓,只是到后来,才用眼球运动来代替这种手指的活动。这些理论假设已在儿童、恢复视力的成年人以及脑操作后重新猁视觉的患者身上得到了证实。这说明活动以及由动作行为而导致的学习经验对知觉活动来说是重要的。然而恰如有些心理学家所指出的,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把重点放在视觉运动方面无疑是适用的,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但它似乎不适用于人类知觉活动中的所有运动。

  美国心理学家J·J·吉布森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所知觉的环境是由具有结构的表面组成,当在观看三维空间的客观环境时,其表面均是有结构的,它为知觉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诸如遍地卵石的沙滩、近宽远窄的轨道、重叠相间的楼房等,知觉者在认识这些结构表面的同时确定该事物是什么。因此,知觉即有赖于一个人对事物结构的认识,而且与一个人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水平如何有关。吉布森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并不像动作行为知觉理论所言的同上运动导致知觉,恰恰相反,是知觉指导了运动。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知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知觉的科学研究正在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有广阔前途的领域。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