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微习惯

子午书屋 > 微习惯

微习惯

第 3 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微习惯》

  培养习惯的常见依据有两种,时间和行为方式。如果你打算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可能会说 “我打算周一、周三和周五下午 3 点锻炼”。如果你打算根据行为方式来选择习惯,可能会说 “我打算吃完最后一口午饭之后 30 分钟再去锻炼”。

  从事朝九晚五工作的人群的日程非常规律,所以对他们来说,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通常效果很好。而对那些日程比较灵活的人群来说,根据行为方式来选择习惯也许更好,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维持一种稳固而有弹性的日程安排。选择运用哪一种依据都取决于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根据时间制定的日程安排非常严格,不会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比如“下午 4 点准时开始”),这有助于你完成工作,同时培养自控力。不足的一面是缺乏灵活度——也许下午 4 点你正感到头疼,却被规定要完成一些运动量较大的任务。生活总是不按照你的日程安排走。你错过习惯依据,任务拖到后来才完成,就会陷入一种不知该感觉成功还是内疚的尴尬处境。

  根据行为方式制定的日程安排更灵活,同时也会更含糊。它们有助于你在缺乏规律的生活中培养出规律,而麻烦在于怎么精确判断一项活动什么时候结束,另一项什么时候开始。如果我打算在一家餐厅吃完午饭之后开始写作,那我要不要在开始写作前先进入状态,之后再查看邮件呢?我必须直接打开电脑吗?你可能会想“这又不重要”,但这其实很重要,因为正如微习惯的力量所示,小任务能轻易扩展成更大的任务。习惯可能会让你开始整理桌面,然后你会想起“哦,我是应该写作了”。微步骤能让我们开始,并能让我们积聚动量冲向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可是它也会帮倒忙。如果你允许自己退一小步,很快就会发现它会违背你的意愿,愈演愈烈。

  到底要根据时间还是行为方式进行选择?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重要,两种方法的效果都很好。重要的是你要选择,而且要选得坚决。如果这个时候不做出决定,你就错得离谱了,但在你做出最终选择之前,还有一个选择可能会让你吃惊,它是我偏爱的选择,适合我目前的全部微习惯。

  自由度高的非具体习惯

  传统的习惯类书籍会告诉你完成习惯的过程为“选择依据—采取行为—获得回报”,这是从众多研究中得出的习惯结构,然后会继续告诉你下一步显然应该是挑选你的习惯依据,接着采取行为和获得回报。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希望自己的思想在总体上变得积极些该怎么办?如果你希望在弹性时间里完成任务该怎么办?这时,微习惯为你打开了一种可能的新领域。下面具有弹性的日程安排尤其适合养成感恩心态等非具体习惯。

  微习惯的根源在于自主、自由和灵活度,其目标是给予你能量,让你不断取得成功。通过设定一个不规定具体完成时间的 24 小时时段, 我们可以用这套方法来改善过于具体的习惯依据。

  所有人都认为好习惯应该只有一个依据,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坏习惯有多个呢?难怪坏习惯会如此强大!它们蔓延出根须,和你生活中许多不同的刺激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是因为坏习惯会通过不同情况下的重复行为自然发展壮大,而我们的好习惯是通过“单个依据—行为—回报”的方法人为建立的。我承认,如果只选择一个依据,你会更有意识地进行这项行为,比如,你规定自己每天下午 2 点想出两个积极的念头,那么你可能全天都容易把事情往好处想,但每天下午 2 点完成这个习惯的规定会让你感到束手束脚、被人强迫(这要看你的性格了);此外,如果你设定了做一件事的具体时间,在其他时间完成这件事可能会让你有哪里不对的感觉。习惯上午写作的人中有许多绝不会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写作。我能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写作,写上一整天也没问题——只要我的日程允许。

  选择具体依据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会给你的意志力增加额外的负担。如果你打算在今天某个时间跑步,这就是个灵活的依据。如果你必须在下午 3 点跑步,这个依据就不灵活了。执行任务造成的额外压力会增加意志力消耗量。传统习惯策略建议你在为大型任务做计划时严格规定时间,结果让你更难成功。相反,对我们来说,因为行动是微小的,所以即使是根据依据采取的行动,需要的意志力总量还是很小。因此,微习惯比传统习惯更适用于当前流行的“选择依据—采取行为—获得回报”模型。

  提示:我并不是说不固定的时间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只是它们对某些人群和某些习惯来说更好而已。你应该根据每一个习惯来做选择。

  非具体习惯指的是有多个行动依据的习惯。大多数人已经有了一些非具体习惯,比如吃饭、娱乐、心不在焉地浏览网络等。由于我们每天要接收的刺激数量惊人,所以给一个好习惯选择多个刺激作为依据似乎很有吸引力。

  只凭借一个依据行事会让你难以获得社会机遇和发挥自主性,但在主流习惯理论中,只选择一个依据是把一件事变成习惯的唯一可行的方法。选择多个依据对意志力的要求太高,而每一个依据又需要单独培养,这样下去很难形成习惯。这就是微习惯有效的原因。

  非具体微习惯要求你每天完成一次小型目标,而且是在你有空的时候。我不推荐你把半夜作为截止时间,因为这样不够灵活。我建议把-上-床睡觉作为一天结束的标志。这样你就能抢在最后一刻完成微习惯,所以成功的概率就会达到最高。我也明白这听起来不太好,但在微习惯的初始阶段,这个方法能实现一个重要的目的——不断给你成就感,从而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

  我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挑战 1 个俯卧撑”,早期,我选择的依据俗气得令人尴尬——在睡觉(截止时间)前。这说明我相当不自律,因为我没能在白天把这项习惯合理地安排进日程。可是,我还是会带着胜利感进入梦乡(通常还会超额完成),而不是失望地睡着。当你在睡觉时心中有成就感,尤其是连续很多天如此时,便会产生想要继续进步的欲望。你听说过成功会导致成功吧?事实的确如此。成功者比沮丧者更努力,是因为他们已经成功了。成功能点燃热情、激发行动。微习惯策略也会帮你做到这一点,你会很有成就感,而让自己有继续成功的愿望。我这么说不仅因为我是本书作者和这种策略的推广者,还因为它的确让我获得了成功。我之前试过很多其他体系,而对比之下,微习惯的成果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让我们重新审视我做俯卧撑的故事。以“在最后一刻获得成功”的方式完成任务一段时间后,我希望能做得更好。于是我开始提前完成俯卧撑。时间仍然在不断变化(依据不同),所以在睡觉前完成最小任务量也是可以接受的,这能鼓励你自己培养自律性。真正的自律不是找个人命令你做俯卧撑,而是你自己决定完成。

  虽然我在阅读、写作和持续锻炼方面实现了巨大成功,但还是很奇怪,因为我感觉自己像个骗子。我并没有选择任何“习惯依据”,可所有关于习惯的书中都出现了依据的概念,习惯的科学认为它们是必不可少的。我只有每天的目标和一周的锻炼任务。按照常理,这就是人们无法培养习惯的原因,而我却格外成功。这是为什么?

  我意识到的第一件事是,这些研究测试的都是疯狂消耗意志力的大型目标,像早上 6 点出去跑步,每天做 100 个俯卧撑,或者坚持一个健身项目。而我发现微习惯完全不同,所以有些规则发生了变化。

  微习惯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有没有依据无所谓。

  你永远都能在睡觉前完成习惯(总体来看,每个微习惯只需要大约一分钟就能完成),而且这种每晚一次的习惯检查也会变成习惯,这多好啊,因为它能让你的大脑保持对生活的专注度。“今天我完成简单的目标了吗?完成了。太棒了!”睡觉。

  如果你有一个小到不可能失败而又没有依据的习惯,会怎样呢?你会发展出多个习惯依据。这真的很令人兴奋。虽然我特别喜欢早晨动笔,也许会选择培养一个早晨写作的习惯依据,但是拥有一个不指定具体时间的写作习惯也是一件很棒的事。对我来说,写作与坏习惯的结构很相似,我知道我有一些具体的依据(比如吃完东西以后),但是因为我有多个依据,所以看起来我只是想写就随手写了。

  等等,如果养成只带一个依据的习惯都需要一个月,那建立多个依据得花好几年吧!不用。微习惯极其微小,非常简单,还记得前文说的那个关于形成习惯所需时间的研究吗?结论是,一个行为转变成习惯所需时长的决定因素是其难度。这就意味着微习惯策略能比传统习惯策略帮助你更快地养成习惯。当然了,需要提醒你的是,当你的目标是 50 字,而你每天写 2000 字时,把 2000 字变成习惯需要的时间也许会更长。但是,如果你能下狠心把 50 字的目标拓展到 2000 字的程度,那有这样的“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错,如果你没有一个具体的依据,大脑就需要更长时间才会把行为当作习惯。所以,如果你想给生活添加 10 个习惯,而且想快速实现,给微习惯选择具体依据会更快一些。而另一方面,如果你想把一项行为灵活地融入你的个性和日程中(就像我养成写作习惯一样),那就把它变成非具体微习惯吧。

  一些可供选择的依据:

  ●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 3:00 或晚上 9:45 等时间完成。

  ●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开车时、如厕后等时间完成。

  我的非具体微习惯体验

  有些人会在上午写作,而我会选一天中的任何一个时间写作。对我来说,写作已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了。你知道我现在遇到什么情况了吗?我正在看电视,突然产生了一种要写作的强烈冲动(一件很棒也很怪的事)。但我在和别人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冲动,因为场景不同。我对各种情况的反应都很自然,同时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有一个朋友来我家住几天,我就写得相对少一些,而且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问题不断复发,导致我的工作产量降低,我能调整好。

  你会发现,这对改正坏习惯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坏习惯一旦缺乏约束就会随意发展,占据你生活的各个角落。你可能有 98 个抽烟的依据,53 个看 YouTube 视频的依据,还有 194 个在网上闲逛的依据。让你的好习惯像这样疯狂发展也是有可能的,就像植物为了营养竞争一样,你的好习惯能把坏习惯挤出你的生活。看,现在对我来说,写作在与看电视竞争。有具体依据的习惯实现的可能性会小一些,因为它们被一个依据固定了。别误解我的意思,它们能变得非常强大,但如果它们不能和坏习惯共用一个依据,就无法起到瓦解坏习惯的作用。

  需要提醒你一句,一定要谨慎决定让哪些习惯充分发展。比如,有些人现在无法放松,因为他们是工作狂,工作习惯已经深深根植于他们的性格中,因此退休会让他们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他们想工作。我已经确定我想写作,而且后半辈子还要大量写作,所以我愿意让写作的习惯融入我的性格(阅读和锻炼也是如此),但是我不确定我要不要把洗澡(一天一次是可以接受的)变成同类习惯。对于这一点,我更喜欢根据依据进行,比如一起床就冲澡。睡眠时间和三餐最好能妥善安排好,这样身体就能分别形成适当的生理和饮食节奏。

  如果你想把某件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方面的积极例子包括凡事往好处想、写作、保持感恩心态、锻炼与保持活力、多向他人付出、极简的生活方式等——那我建议你不要给微习惯设定具体依据,只需把“必须在晚上睡觉前完成”作为每天的截止时间就够了。

  如果你希望一个行为能在生活中占据一个你特地为它留出的具体位置,那就给它设定一个具体依据吧,典型例子包括一周里固定某几天锻炼、睡前阅读和上午写作。有些人喜欢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规律,所以我们可能只会选择具体依据。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你甚至可以选择把“疯狂发展”的习惯和有依据的习惯结合起来。

  决策时刻

  如果你想培养非具体微习惯,对决策过程的了解会帮助你在必要时做出选择。

  人们在做决策时有两种思维状态。一种是权衡各种选择的状态,叫慎重心态,另一种是决定行动的状态,叫执行心态。我们的目标是进入执行心态,而不是被困在慎重心态的层面。

  依据的好处之一就是它们能帮你跨越慎重心态,更快地进入执行心态层面,这可太有诱惑力了。“执行意向”指提前对自己将在何时和如何做某件事做出决定,而依据正是它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执行意向能提升目标的成功率。带有一项依据的微习惯成功率会更高,因为它不需要下什么决心,它太小了,根本无须动脑。

  但是,就算没有依据,微习惯照样有效,它们极其微小这一特点让它们越过了与行为竞争的阶段。所以,如果你没有选择好依据,又要经历慎重心态的过程,决定是否要做一个俯卧撑或者写 50 字不会让你感到迷茫,你很容易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如果发现自己停滞不前,一定要提醒自己,其实你的任务是很微小的,不要想得太难。

  现在,把你给每一个微习惯挑选的依据写下来。我喜欢把我的全部依据都放在“一天一次,随时可做”的保护伞下,这会让事情变得简单。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微习惯》

· 推荐:失控  自控力  把时间当着朋友  拖延心理学


微习惯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金庸小说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