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三国志谋精粹

四、伐 交

  所谓“伐交”,就是说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孙子很强调“伐交”,认为它的作用仅次于“伐谋”。“伐交”早在战国时各国已十分重视。因秦国日益强大,有并吞六国之谋,苏秦乃说燕赵,合六国之纵,同盟拒秦,曾一度孤立秦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为破六国合纵之谋,秦相张仪以连衡之策说六国,使背纵约而事秦,从而分化六国,为秦国的军事进攻铺平了道路。后来秦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统一了六国。“伐交”在三国的斗争中,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往往在军事上得不到的却从“伐交”上取得,它对于今天的对外斗争仍很有启迪意义。

  赤壁之战后,三分之势己形成,由于三国之主曹、孙、刘图天下的策略不同,所处的地位又各异,其对外斗争的策略也就不一样。曹操控制的地区虽已占天下的百分之七十,由于人心仍思汉,不敢贸然篡位。他不象袁术得帝位之名而不得其实,而是把帝位的虚名留给汉献帝,自己却享有皇帝权力之实,故他始终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凭着这一优越的政治地位,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

  吴蜀联盟,是他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因而想设计分化孤立之,以便逐个击破。刘备因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便扯起正统旗号,指责曹操篡逆,而他名为拥汉实是其图天下的一种手段。这就决定了蜀汉对曹魏的政策:誓与之势不两立。但曹操是当时中国最强者,刘备要与之抗衡,除了联合孙权外,别无他途。所以,当曹操南征时,刘、孙联盟抗曹是势所必然。孔明早在赤壁之战前一年,已预见这种趋势,故在“隆中对”中制订了“外结好孙权”以北图中原的对外总方针。对执行这一总方针,孔明至死不渝;刘备在原则上赞同,但在具体执行上又另有不同看法。东吴袭荆州、杀关羽后,蜀、吴联盟彻底破裂,双方关系空前恶化,且荆州之失不只使蜀国失去图天下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也使它失去了对曹魏发动钳形攻势的优越条件;其次,孙权不同蜀国协力以破操,当关羽北伐节节胜利,曹操议迁都以避其锋时,孙权却与曹操联合,夹击关羽,这说明吴国这个同盟国是不可靠的。因此,从报弟仇、雪国耻和为国家前途计,刘备决定伐吴。当刘备出征旗开得胜,孙权派人来求和,说“欲交还荆州,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图灭魏。”刘备怒气冲冲拒绝说:

  “朕切齿仇人,乃孙权也。今若与连和,是负二弟当日之盟矣。今先灭吴,次伐魏。”可见,刘备这次伐吴,并非只是夺回荆州,是想兼并东吴,增强力量,形成与曹魏南北对峙局面,然后伐魏以统一天下。对此,张飞是极力赞同的。但却遭到孔明、赵云、秦宓等的反对。他们都主张先积蓄力量伺机伐魏,认为“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

  而事态的发展,说明刘备是“遗恨失吞吴”,孔明等是有远见的。孙权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他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国;只要对国家有利,他既可联刘抗曹,也可联魏抗蜀。如曹操致书要他“会猎于江夏”时,他不愿将父兄之业奉送他人,乃与刘备合力,终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强赖不还荆州,而荆州处于扬州上游,威胁吴国安全,乃使

  吕蒙白农袭荆州;刘备来伐,他乞和不成,乃先后向曹操、曹丕上表称臣,纵然得不到魏国帮助,但争取其中立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来犯之敌,然后取得了胜利。孙权的对外政策,得到了周瑜、吕蒙、陆逊的支持和贯彻执行。但在对待蜀国问题上,鲁肃跟他稍有分歧,鲁肃和孔明一样始终坚持吴蜀联盟,故他在世时虽曾三索荆州被对方骗赖,他也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双方联盟才得保持。孙权虽赞赏鲁肃,唯对其借荆州及其容忍态度颇有异议。

  以上是对三国对外政策的概述。而在三国“伐交”的具体策略上,则极尽尔虞我诈之能事。

上一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