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三国志谋精粹

3.疑之不用,用之不疑:孙权的用人特点

  孙权不信任的人,决不重用;信任的人,始托以重任。曹操举兵南征,张昭极力主张投降,反复陈述曹军势大难敌,降曹始安,孙权听了,口虽不说,心甚反感。他是不肯轻易把继承的父兄之业奉送他人的,故听了鲁肃的主战理由后,很为赞赏。对比了张昭主降和鲁肃主战的动机,他认为张昭是”

  顾妻子,挟持私虑。”是为个人安全打算,而鲁肃是为公,主战是保卫江东的良策,”正与吾见相同”。赤壁之战取胜后,他对鲁肃十分敬重,周瑜病逝,提拔鲁肃为东吴主将。对于张昭,从此不加重任。

  充分信任所用之人

  孙权对于其所重用之人,都能做到深信不疑,让其独当一面,不加以掣肘,放手让他们大干,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力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在赤壁之战前夕,当他做出抗战的决定后,立即让周瑜挂帅,自己则甘当后援之职。故周瑜得行其志,使其计,”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彝陵之战,东吴取得重大胜利,也是因孙权对陆逊的充分信任。当他提拔陆逊前往迎战沙场老将刘备时,东吴大臣都为其年少而轻之,诸将也多不服,孙权乃设坛拜陆逊为大将,赐以所佩之剑,说:”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

  陆逊始能指挥如意,执行其坚守待机反攻的战略部署,终于以一把火几乎将刘备全军烧个精光。

  孙权用人能做到疑之不用、用之不疑,这主要是建立在对将领的深刻了解和经过考验的基础上。用人,是疑是信,要有据,决不能主观用事,轻信轻疑。因为轻疑,将会埋没人才,将会误事,轻信,会错用人,也足以误事。

  孙权用人很慎重,既了解其过去,也了解其现在,既倾听其言论,也观察其所行所为。周瑜曾与孙策生死与共,孙策对他很了解,认为他能胜任外事,临危时留下“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孙权也了解周瑜其人,故当他对抗操能否取胜仍有所疑虑时,乃请周瑜裁决。周瑜对敌情分析及抗操必胜之理,孙权深为折服.便委之全权,让他将兵出战。孙权之能信陆逊,是因陆逊策划袭取荆州之策已显其雄才大略,故当诸大臣反对陆逊为将时,孙权说:“孤素知陆伯言乃奇才也?孤意已决,卿等勿言。”

  关怀将士如骨肉

  孙权用人能做到”用之不疑”,给予充分的信任,还由于他把将士视如“骨肉”。他曾对众将说:“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 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存之。”这方面材料,《三国演义》谈的很少,《三国志·吴书》关于吕蒙、朱然等人的传记谈得较多。孙权对将士确是关怀备至。吕蒙病重,孙权迎置内殿,出千金募医治蒙病,并亲自监护,“时有鍼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吕蒙既死,“权哀痛甚,为之降损。”

  朱然”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

  由于孙权用人能充分信任,视诸将如”骨肉”,诸将也对他推心置腹,甘为效命沙场。如孙权为山越所困,周泰拼命相救,“身被十二创”,如“是日无泰,权几危殆。”赤壁决战前夕,曹操派蒋干来做说客,周瑜对这位老同窗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已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发挥“众智”“众力”

  孙权用人能做到“用之不疑”,给予充分的信任,还由于他认识到“众智”、“众力”的重要作用。因为他懂得:疑人不给予信任,则不能发挥”

  众智”、“众力”的力量。在三国时代,能在理论上阐述“众智”,”众力”

  的重要作用的,唯有孙权一人而已。这种认识在今天还是难能可贵的。他说:”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夫能以驳致纯,不惟积乎?

  故能用众力,则无故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也正因东吴上下一心,出智拼力,故孙权能鼎足江东,魏、蜀都曾屡次倾力来犯,吴国仍岿然不动。

上一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