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一二

  袁隆平这才走近大榕树,坐在青石板上,从农民手里接过了烟袋,默默地、大口大口地抽起来。微风从沅水河对面吹来,挟裹着凉乎乎的水汽,汗淋淋的身子,顿时干爽了许多。每每与农民并肩坐在田头,他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位作家曾说过:

  “学者与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越过这片原野,他就会变成一个圣贤。”就是从这个起点出发,袁隆平日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圣贤”。

  在田头,袁隆平与农民在一起,他可以听到许许多多关于雪峰山的传说。生长在这里的山民可以不停地讲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绿色生命的传说。例如,一个湘西汉子为了给乡亲们除害,怎样变做一只苍鹰;一位少女为了恋人,怎样化做了雪峰山的美女峰;普渡众生的山神,怎样撒下一把珍珠,变成肥沃的稻田……

  他发现山里人总是把自己的期盼化做故事,化做美丽的传说。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构成了山民们对生命、对自然、对未来赞美的诗篇。

  1957年,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在北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这期间,袁隆平阅读了毛泽东主席在20世纪40年代写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岸英、岸青:

  你们长进了,很喜欢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

  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

  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需要谈

  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为辅。总之

  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袁隆平在毛主席要年轻人探讨“真学问”的思想鼓舞下,敢想敢干,决心敲响安江农校向科学进军的大门。

  20世纪50年代,那是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学说在中国盛行的年代。袁隆平作为遗传学教师带领学生们按照他们的学说进行试验。开头,他们选择红薯进行“无性杂交”。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以期得到一个“无性杂种”,那就是要它上面结籽儿,可以进行种子繁殖,以节省大量种薯;地下结红薯,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当他们把月光花嫁接到红薯苗上以后,嫁接苗很快成活了,发芽了。但要使其结籽儿,必须进行短日照处理。当年安江农校试验条件非常差,没有遮光设备,袁隆平将自己的床单和被单统统拿出来,用墨汁涂黑,充当遮光屏障。

  由于袁隆平的精心培植,月光花与红薯的嫁接果然长势良好。地下长出了红薯王,最大的一蔸重达13.5公斤;地上也结了种子。为此,黔阳地委在安江农校袁隆平的试验田里召开了现场会,这使得安江农校的师生深受鼓舞。

  这期间,袁隆平在米丘林、李森科关于“无性杂交”理论的指导下,带领他的学生们进行了多种作物的“无性杂交”,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农作物新品种。诸如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长出了西瓜不像西瓜,南瓜不像南瓜的一种新瓜;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地上结出了西红柿,地下长出了马铃薯……

  在“大跃进”的声浪中,袁隆平的试验成果备受赞扬。在全国跃进成果展览会上,有袁隆平科研成果的展台,记者蜂拥而至,全国多家报刊上出现了袁隆平的名字。

  1958年,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将嫁接培育的那些特殊种子适时播种。可是,长出来的作物却令他非常失望:月光花与红薯嫁接结出的种子,长出来的依然是月光花,地下再也不见红薯的踪影。其他那些奇花异果也毫无二致。于是,袁隆平对自己搞的“无性杂交”研究开始动摇了,对于李森科遗传学说中的观点也产生了怀疑。他想到,从遗传学的角度考察,他所进行的“无性杂交’’试验,其变异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进行这样的试验,始终跳不出嫁接培养和环境影响的小圈子。他开始默默地问自己:进行这样的“无性杂交”试验,前途在哪里?

  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既然从事多年的“无性杂交”试验已经失败,只好毅然抛弃它,大胆地去探索新的路子。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单位“因子”的新概念,阐明了关于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且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杂交研究方法,把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观察推进到定量的计算分析,为近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发展了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创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和基因学说,从而获得了1933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摩尔根的染色体和基因学说,被誉为20世纪遗传学的重大发展。

  然而,当历史推进到20世纪50年代,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却被前苏联和我国的某些学术权威视为异端邪说,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生物学理论”等帽子,受到有组织的批判。他们把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斥为“反动的、唯心的”学说,某些人企图以这种非常手段巩固米丘林、李森科绝对权威的地位。

  这期间,袁隆平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他对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思想坚信不移。对几年来他根据李森科学说在科学试验中进行“无性杂交”所产生的“无性杂种”不能遗传等现实问题,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入研究。他既研究米丘林、李森科,又研究孟德尔和摩尔根,同时研究达尔文、魏斯迈,结合实践,进行比较和分析,用实践去检验,决心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

  同时,他也想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创新的民族,也是一个保守的民族。这种保守来自于对大自然的依赖,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崇拜传统观念,依赖自然,便是这种保守思想的体现。然而,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袁隆平由于既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所以他总能够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总能够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60年初春季节,袁隆平伫立在沅水洲头的一个橘园里,只见那橘树枝头开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白花,一嘟噜,一串串。可一位果农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将许多小花连着枝条都剪掉了。他不解地问那果农:

  “老伯,你把那许多橘花都剪掉了,多可惜呀!”

  “花长得太密了,难结果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