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袁隆平传

  【第四章 他选择了农校】

  1948年年初,随着袁兴烈工作的再一次变动,袁氏一家人迁居南京。18岁的袁隆平传学进入南京中山大学附中高中部二年级就读。

  1949年夏季,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面临着高考的选择。报考哪一所大学呢?

  这一天,袁兴烈叫来妻子华静和儿子隆平,共同商讨隆平的发展方向。

  当年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期盼自己的儿子更有出息。因此,他希望隆平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以便日后学业有成,继承父业。

  此时,袁隆平的思绪却飞向了汉口市郊外那个美丽的园艺场。那红红的桃子,那灿若云霞的樱桃,还有那青草绿树,都深深地吸引着他。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记忆中的那片果园便飘进了他的心田。那美妙的园艺场吸引着他立志学农,那片果园在他的心目中如同一片绿洲,似烟似雾,如梦如歌……

  他的思绪又飞回了重庆。迁居南京一年多来,他时时刻刻思念着重庆,他一直把生活了8年的重庆当成他的第二故乡。一曲四川民歌,一句四川乡音,便能把他带回到重庆周家湾的青石板街。这种浓浓的思乡情,常使他的心飞越三千里关山,飞回故地,他心中总是郁积着这种乡情……他怀念重庆,怀念那美丽的嘉陵江水,所以,他决心到重庆相辉学院去学农。

  父亲见儿子低头不语,便问他:

  “隆平,你未来的志向是什么?”

  “我惟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回答得很干脆。

  “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父亲反问他。

  “试想一下,这人世间倘若没有庄稼味儿,而是充斥着铁血味儿、硝烟味儿,该是多么可怕!”

  这时,善良的母亲华静赶忙说:

  “隆平,爸爸的意见你应当好好考虑。当然,你的理想也不错。古人说,皇天后土,衣食父母。立志学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深知儿子的性格,既然儿子已立志学农,只好尊重他的意见。便问:

  “你想报考哪所学校?”

  “我想报考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父亲思忖了一下说:

  “相辉学院倒是一所师资力量相当雄厚的高等学府。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复旦大学曾西迁到相辉学院。”

  显然,这位开明的父亲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1949年8月,袁隆平告别了南京,告别了父母,赶往他向往已久的重庆相辉学院。

  袁隆平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种子选择了孕育它的土地。

  有人把生命喻为一扇门,不同的人,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推开这生命之门。袁隆平却是以“立志学农”的方式,推开了他的生命之门。

  抗日战争期间培育的“陪都文化”,在中华大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强大的凝聚力。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大批青年学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重庆。袁隆平来自南京,他的好友梁元冈则来自香港。梁元冈在香港不堪忍受英国人的压迫和欺侮,毅然来到重庆。这些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来到相辉学院以后,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生活非常愉快,思想非常活跃,学术气氛也很浓厚。一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在“陪都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山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照耀下获得了新生。

  1950年11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一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府——西南农学院诞生了。

  西南农学院是由四川省教育学院、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川北大学以及相辉学院等10所综合大学中的农学系合并而成的,而后,又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

  袁隆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校的怀抱之中。他乐观开朗,脸上总是挂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从这笑容中同学们可以察觉到,他的心境是平静的,是坦然自若的。他在同学中的人缘极好,同学们都愿意与他交谈。在交谈中,同学们发现他不仅满腹经纶,而且还有满肚子的故事和笑话。所有故事一经他叙述,总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同学们发现他有一颗童心,都喜欢和他开玩笑。他喜欢看书,爱逛书店,喜欢购买英文杂志。课余时间,他在图书馆埋头阅读英文和俄文图书。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的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并对他们每个人的学说进行比较和研究。他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理性的判断,往往是获得真理的桥梁。

  当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对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推崇备至,但年轻的学子袁隆平却不盲从,他用自己的头脑去感悟,去分析。他以为,关于科学的诸多学说,不应为“耳目”所误,不应为世俗之偏见所淤塞,不应只停留在浅薄的感官世界里。学习科学知识,不应在入门之初就囿于某种偏见,更不应被偏见主宰。袁隆平作为青年学子的这番见地,险些给他的后半生招来灾祸。

  袁隆平学习努力,但他不是书呆子。他的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唱歌,也喜欢乐器。课余,他常哼一曲小调,把生活点缀得情味十足。他尤其喜欢小提琴。在他考入相辉学院不久的一天,他正在宿舍与同学们闲聊,忽然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悠悠然向他耳边飘来。听得出,那琴声来自隔壁。他不顾一切地推开隔壁的房门,只见一位同学站立窗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乐曲中。袁隆平如遇知音,诚恳地拜这位同学为师。从此,他省下父母给的零用钱,买了一把廉价的小提琴,随那位学友学习拉小提琴。那位同学鼓励他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