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细叙沧桑记流年

六三

  今天观感,这儿的土著民族,在生活上几乎全部美国化了。身材、肤色、表情,属于红印第安人,男子身材粗壮,女子肥硕、大眼。游览车导游者是个女的,高个子、大眼睛、小鼻子、厚嘴唇,看起来像中国人和土著人的混血种,或竟是纯土著。她自己却说是西班牙人,一切生活习惯西方化了以后,耻于说自己是土著民族了。

  ◇10月9日

  船向西南行,天气大热,躺在舱里要流汗,人都挤到甲板上,檀香山上了二百位客,显得格外拥挤。

  从三藩市出发以来,时间每天拨后一小时或半小时不等,与去年来时相反。

  太阳甲板原有躺椅十余只,前些日子由加拿大教会中人和我们几个中国人占着。现在人多了,迟去便抢不着。船上另外出租帆布躺椅,从三藩市起索租金五元一只,比售价还贵。这些椅子都属前趟乘客所有,下船后被弃,船上职工收集起来,编号出租。不费分文,白捞租费,可谓生财有道。目前,太平洋上只有总统邮船一家通航,独霸航道。一年以来,不但舱位如旧,设备如旧,头等舱不如战前三等舱,三等舱则像难民营,船票也涨价了。

  ◇10月20日

  早晨7 点,远处看见山影,菲人以手遥指,奔走相告,欣喜欲狂。一菲人已将手提无线电接通天线,人们立刻聚据来听马尼拉的广播。电台正在报告时间,大家拿出表来对时。他们似乎很骄傲,一种对家乡的亲切之情流露无遗。反过来,中国乘客如果看见了自家的土地,想起国内烽火连天,民不聊生,恐怕不会有丝毫愉快,反而引起满腹牢骚与无限悲愤吧。

  早餐过后,船已进入菲律宾内海,青山绿波,如在内湖中航行。

  晚上华人举行座谈会,讨论旅美观感。主席提问,美国是否必会发生经济恐慌?有人认为目前美国政府种种措施,目的为防止发生经济恐慌,但政府不能调和劳资纠纷,除非刷新内政,再来一次罗斯福新政,可以纠正目前的畸形经济。看来只有社会主义措施才能缓和资本主义矛盾。有人提议谈中国问题,我说一提中国问题,必然满肚子牢骚,谁也没有救国灵丹;问题太大,不谈为妙,不妨谈些小事,以小观大,比较实际。我先提了去年在华盛顿见到一位华侨伙食店老板,他似有把握地说中国的问题在于“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主张移民。我认为这是代表美国人的观点,难道把四亿人统统送到外国去就解决问题了吗?

  提到华侨,有人说了一个加利福尼亚的故事。说“I GO ”及“Oh,NO”两镇,均为华侨创立,后来白人侵占进来, 逼得华人不得安身,只得说“I GO”(我走),他们迁走,另建一村,白人又侵占进来。华人想这回不能让了,于是说“Oh, No!”以示拒绝,但仍被白人技走。第三人说,美国人说中国人生产者少,消费者多,此是实情。美国人七八十岁还天天上办公室,中国人到四五十岁就想享福。第四人讲机器和人力的关系。机器生产,国家常常发生失业问题。印度甘地反对印度机器生产,提倡手工生产,因为印度人口太多。中国天天谈现代化、工业化,似乎也应注意到人口问题。第五人讲华侨社会帮会内幕,目前国内的所谓华侨参政员和国民代表,多数是帮会的领袖,有学问有见识的人实在少。又有华侨谈了国语问题。最后大家唱了《何日君再来》,散会。

  ◇10月21日

  晨6 时扩音器催旅客起床,准备护照和健康证书接受检查,知船已进马尼拉港,菲海关关员医生上船。见香港、上海旅客拟在此登岸者,先经医生检验健康证书,然后再经移民局签证,才得上岸。岂知海关医生草草了事,不负责任,移民局拒绝签证,旅客颇为气愤。向邮船账房交涉,延至10时顷,请回一位医生,补验健康证书,一场风波才算过去了。

  这城市,美军反攻时破坏严重,港中沉船颇多。见此遗迹,使我想起当年香港沦陷时的景象。马尼拉岸上一片废墟。残破的房屋,其钢骨水泥支架,如残废老人彼此支撑着。废墟中穿插了许多美制临时房屋。

  码头接客的人十分拥挤,有一队军乐吹吹打打欢迎两个火奴鲁鲁的拳斗师,一是华人,一是土籍。我们同船十多天,旅客中有这么一位华侨拳击师却不知道;另一群引人注目的是出国回来的菲律宾童子军乐队。

  在梯桥底下,海面上浮着几个人,时时探头向船上旅客注视,这些大概是潜水求赏的人,可惜身上没有银币,不能使他们一显身手,别的旅客也没有没钱的。

  返舱收拾东西,爱莲忽来告诉我说有一位自称姓高的人来接我们,完全出乎意外,因为我们没有熟人在马尼拉。见了面才知道是爱莲的一位在香港的姨母潘太太的朋友,潘太大写信给他说我们要过马尼拉,同船还有林君一家也托他接待。得此新识,便不愁没向导了。和高君同上船的一位田君,与海关人员相识,很快为我们办了签证手续,我们跟他们上了岸。两辆簇新的汽车等着我们,林、叶两家各乘一辆到了高家。一路到处是残破的建筑,修也难,拆也难,只得让它们站在那儿作为战争的纪念物。

  高家是新建的大公馆,一望而知是这儿的富户。大厅里一盆橡树,两盆大芋叶。橡树裁盆司空见惯,芋叶裁盆却十分新鲜。坐了一回,见了高太太和儿女们。吃过饭,高君陪我们上街,车辆之挤,不下于上海南京路。店铺摆着的全是美国货,小摊上卖的也是美国货。到这儿不用找唐人街,大小买卖多半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街上除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还有一种吉普车改装的吉普尼,随处上下客人,一车可坐五六人至十余人,取费甚廉。另有一种小马车,仅坐三人,只在繁华区域做短程生意。没有人力车,是一大好事。

  高君带我们看了一家雪茄厂,小吕家的雪茄烟赫赫有名;临走装了一口袋。离烟厂,参观了高氏兄弟经营的锯木厂,两三抱的大树,在轮锯上每一分钟锯下一片木板。菲岛多森林,出口木材,上海通用的柳枝木就来自菲律宾。

  晚上高君宴远客,同席者有本地华侨商人,其中交通银行协理是苏州人,丁君是福建人,能讲上海话。丁君说此地华人多福建泉州、漳州、厦门籍,厦门话是这儿的通用语。经他一说,我才知道主人高君实姓吴,田君姓郑,从早到晚,连主人的姓也没搞清楚,原来是闽南发音把我弄糊徐了。

  晚饭后,主人请全体宾客上爱尔卡罗夜总会。总会内部装演使用土产草席、藤、竹等材料,颇为别致。舞客中菲籍妇女全穿洋服,我想看看本地装束,竟一个也见不着。夜总会出来,留宿主人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