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九七

  后来,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热带作物研究院。科研机构建立起来了,还要有方针可循。叶剑英提出的科研指导思想是:“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以科学来指导生产,从研究中得来的经验,在实践中去检验。”他强调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一是科学家到现场去指导实际生产:二是回来后要总结工作,把经验、方法印成小本子,拿来教育干部”。至于橡胶本身的研究,叶剑英指出:要抓好“种、苗、树、胶”四个环节,从苗到树这六、七年中,有很多问题。例如:如何育苗护苗,如何定植,如何施肥防害(风、火、水、草、虫),以及土壤问题,繁殖问题,割胶加工问题等,都是环绕着种、苗、树、胶四大环节产生的,希望在这四大环节中研究出一套理论、技术、方法,用来教育我们的干部。一次,华南垦殖局负责人向他汇报情况,谈起了用天然有机肥改良土壤等问题,他十分赞赏,并说,这个经验古代就有了,清朝的龚自珍有两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政治含义很强的诗所概括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真理。垦殖局的负责人听了这番话,非常信服。

  ②叶剑英:《在华南垦殖局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1951年12月26日。

  他们要求各农场胶园大力发展天然有机肥,大大增强了土壤肥力。不久,华南垦殖局湛江分局新建一个农场,便将其命名为“春泥农潮。

  台风,是海南岛地区的不速之客,是橡胶树生长的一个大敌。叶剑英根据专家们的建议,于1951年底提出,要重视在胶园四周建设防风林,以减少和防止风灾损失。后来,有些胶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依山靠林”的植胶方案,有山,有防风林带,既可挡风,又可保温,对橡胶树的成长十分有利。这个方案得到叶剑英充分肯定。在叶剑英的指导下,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们不断探索,使胶树的成活率越来越高,面积越种越广,橡胶的产量逐年增长起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海南岛为主的橡胶种植基地基本建立起来,为中国后来橡胶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1959年,叶剑英视察海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时,曾深情地赋诗一首:

  四十年前旧橡园,将来发展看无边。

  橡胶好比人中脚,结合机床更向前。

  ①《叶剑英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28页。

  叶剑英热情赞扬新中国建立初期橡胶种植的成功,并对中国橡胶事业的发展前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二、创办南方大学

  叶剑英在领导华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的同时,对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同样十分重视,并倾注了大量心血。

  筹建和创办南方大学是叶剑英在华南文化教育战线兴办的一件大事。早在1949年夏天,中共中央确定了解放华南的战略计划以后,毛泽东在北平当面指示叶剑英:要在南方办好一所大学,可取名南方大学,并亲笔写了“南方大学”四个大字交给叶剑英。叶剑英当即通过中央组织部,抽调了曾在延安抗大等校担任过教授的哲学家陈唯实,以及在华北大学等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十几名干部和学者,于8月中旬随军南下,到达江西赣州,开始进行南方大学的筹备工作。

  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筹备人员集中学习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拟定了南方大学的教育方针、招生简章、组织机构和开办经费预算等项工作草案,并上报中央审批。广州解放后,筹备南方大学的工作干部和教学人员,从赣州随军南下,抵达羊城。在广州光孝寺成立办事处,开展工作。

  这时,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代理福建省委书记和担任过中央党校教育处长的罗明,以及从广东、香港等地调来南方大学工作的教授、专家张明生、卓炯、罗克廷李曼辉和各级行政干部、教职人员也陆续来到广州报到,投入紧张的筹建工作。为了使南方大学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华南分局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决定将广州东郊石牌原国民党“总统府”作为南方大学的校址。并立即清理环境,修缮校舍。11月中旬,举办预备班,为大量招生作好准备。

  ①访问罗明谈话记录,1986年11月。

  华南分局为了加强领导,办好南方大学,专门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主任,方方、赖传珠、邓华、古大存、陈唯实、罗明等10人为委员的南方大学委员会,全面领导南方大学的工作。同时,任命叶剑英兼任校长,陈唯实、罗明为副校长。第一期录取学生4329名。这些学生分别来自19个省市和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其中有许多华侨青年。

  1950年2月1日,在南方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叶剑英和华南分局宣传部长萧向荣等讲了话。叶剑英在讲话中,阐明创办南方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批人民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华南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勉励大家诚心诚意学习,毕业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亲笔题词:“大家同心协力,为办好一个南方大学而奋斗!培养干部,扩大影响。”全校教职学员还宣读了誓词,给毛泽东主席发了致敬电。南方大学从成立到1952年10月结束,共办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叶剑英多次关心并直接主持研究学校的大政方针等一系列问题,为办好这所学校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从组织机构、师资、学制、课程设置和招生事宜等都亲自过问,特别是一开始就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共培养出正式毕业生1.823万名。还有1200多名教职工在这个革命大学里锻炼成长。这为数近2万名的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在华南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发挥了骨干作用。

  ①罗明、李又华、黄家驹:《回忆叶剑英老校长创办和领导南方大学》,载1986年11月8日《南方日报》。

  叶剑英早在1949年4月就曾经说过:抛开文艺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单纯地搞经济建设、物质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他在领导广东省的全盘工作中,始终把文化事业看作是整个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进其发展。广州刚解放时,一批文化界人士从香港返回广州,叶剑英立即高兴地接见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画家关山月等将在香港画成的一幅毛泽东巨幅画像赠送给人民政府。

  叶剑英代表盛市政府接受了这一礼物,并指示有关部门将这幅画像挂到了广州市爱群大厦上。1950年9月,华南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叶剑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提出,文艺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为创造新生活服务。文艺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团结,向着共同的革命目标,齐心协力地向前迈进。

  ②访问关山月谈话记录,1985年10月。

  三、发展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争取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取得了政权,有的人对统一战线工作有所忽视。叶剑英却认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仍然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求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爱国华侨,他们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叶剑英十分注意在各级政府机构中,安排一些对革命事业有过贡献的有名望的民主人士担负领导工作。他多次主持华南分局开会,讨论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民主人士李章达,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兼大元帅府参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广州行营的中将高级参议,是当时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的老上级。

  他长期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在政治上同情共产党,并做过有益的工作。解放以后,他留在广州。经过叶剑英和华南分局领导人提议并报告中央批准,李章达担任了广州市副市长和广东省政府副主席。早期同盟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丘哲,拥护、支持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叶剑英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同他有交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