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九六

  经过半年多的斗争,至1952年6月,广东省的“三反”、“五反”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清除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也挖出了一批五毒俱全的不法资本家。并根据党的政策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场斗争,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人民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一些单位也出现了打击面过宽,伤害了一些好人的现象。

  叶剑英在领导运动中,一旦发现问题和偏差,便要求各级领导及时纠正。但有些单位仍留有“尾巴”。后来,随着党的政策的深入贯彻,遗留的问题逐步得到了妥善解决。

  ※第二十八章 建设新华南(下)

  一、为新中国的橡胶事业奠基

  1951年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一项重要的决策:在华南地区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发展新中国的橡胶事业。中央还决定,由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直接挂帅,负责大面积植胶的组织领导工作。

  叶剑英受命后立即行动起来。他指示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的气候、土壤等方面的资料,提出在这一带大面积种植橡胶树的可行性意见。同时,与政务院林业部等单位联系、磋商,落实有关具体事宜。这年9月,他同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一起,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华南垦殖筹建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了组织机构、发展规划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事项。

  11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叶剑英兼任垦殖局局长。为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他主持召开垦殖局工作人员大会,并作动员报告,阐述发展橡胶事业对于发展工业、巩固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全力投入这一光荣事业。会后,叶剑英带领一批中国和苏联的林业、橡胶方面的专家及有关负责人,深入到雷州半岛、海南岛进行考察,了解和掌握这一带橡胶树生长分布的第一手资料,熟悉有关橡胶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

  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亲自考察土地、气候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橡胶树的生长情况。在徐闻县境,他和考察人员一起,先后发现了老橡胶树2000株以上,在茂名县也发现了7株,都是一二十年的老树,而且是巴西树种。事实证明,雷州半岛完全可以种橡胶树。在当时情况下,发现一株橡胶树,就像发现一颗宝石一样令人高兴。一次,叶剑英听说位于粤西山区的高州县县城附近也发现了3株橡胶树,非常高兴地对身旁同志说:“这三株橡胶树说明,从这里开始,一直向南,都可以种橡胶!”高州县位于北纬22度线上,这3株橡胶树的发现,把中国当时能够种植橡胶树的地带又向北大大地推进了。

  在海南岛,叶剑英组织人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全岛橡胶树种植的历史和现状,经过反复调查核实,搞清了全岛橡胶树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又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深入到橡胶园,认真地了解橡胶生产的现实状况。

  在那大、文昌、南桥等几个较大的胶园里,他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由割胶、收浆到制胶片的加工过程,对胶园职工特别是一些华侨老胶工熟练的制胶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十分赞赏。他要求当地负责人,尽快组织人力,保护好现有胶园,管理好橡胶树;要防止反动分子搞破坏;要锄掉杂草,消除荒芜,以利胶树生长。

  经过20多天的深入考察,叶剑英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回到广州,他立即提笔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写信。接着,又以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名义,向中央写了“目前橡胶工作上应抓紧之重点”的报告。叶剑英在信和报告中提出:高雷、海南,土壤肥,荒地多,可以大力发展橡胶。初步看法,在这些地区经营几百万亩胶林,是可以在数年之内做到的。

  海南、高雷地处国防前线,发展橡胶事业必须有足够的国防力量加以保护。因此,要把橡胶事业的发展同国防建设和其他经济建设事业结合起来,要调整前线的军事部署,加强铁路、公路、邮政、民航等方面的建设。

  加强海南岛党的领导和行政机构,将海南行政公署改为海南岛人民政府,成立中共海南岛党委,直属华南分局领导;抓紧整顿和巩固现有的橡胶基地,抓好种、苗、树、胶四个环节,特别要注意整顿苗圃和组织收种,立即进行橡胶林地的勘测、设计和开荒,并加紧培训干部与橡胶的试验研究工作。

  将华南垦殖局迁到湛江,以便就地指挥,及时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十分重视叶剑英的这些意见。毛泽东逐句逐段看了叶剑英的信和报告,在一些重点问题下面做了记号,并将信和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建议、问题,迅速批转给其他领导同志阅,并请周恩来办理。不久,中央经研究同意叶剑英提出的各项建议,并采取措施,组织各方面有关力量,逐步予以落实。

  ①叶剑英:《关于发展橡胶问题致毛泽东并中央的信》,1951年12月14日。

  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橡胶垦殖队伍,叶剑英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花费了大量心血。他经过认真考虑,向中央提出抽调部分军队,组建华南林业工程部队的建议。党中央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迅速抽调了约2万名部队指战员,组建了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分驻湛江、海南和广西地区,担负起了垦殖橡胶的光荣任务。对于这支新建的生产建设部队,叶剑英十分关心和爱护。他亲切接见部队负责同志,长时间地同他们谈话,要求他们转好思想弯子,安心橡胶垦殖事业,同时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

  为了组建一支橡胶科技队伍,他在给党中央、毛泽东的报告中,建议中央号召橡胶专家和技术专家前来工作,到北纬22度来站队。经中央批准,将当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两所学校的林业专修班,改为橡胶训练班,提早毕业,并全部拨给华南使用。叶剑英把华侨看成是垦殖橡胶的重要力量,多次听取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意见。他教育林业工程部队:“要向爱国人士学习,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有经验,要向人家学习,听人家的意见。”他还要求将广东各地懂橡胶种植技术的归国华侨动员起来,经过培训,派到胶园担任技术人员。大面积植胶必须有足够的种子。

  ①访问王昌虎、陈枫、杨光等同志谈话记录,1983—1986年。

  当时,种子来源十分困难,叶剑英确定,主要依靠海南岛一带原有的老胶林来解决种子问题。他对于如何解决采种、运种和播种方面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在开始采集种子的时候,由于干部和职工缺乏经验,一些私营胶园便把未成熟的种子卖给国家,有的还把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加重。结果,种子在地里不能发芽,国家受到损失。叶剑英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明确地说:“这不能怪老百姓,主要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好。”接着,他对如何从私营胶园中收集种子,作了具体布置,指出“要‘点种定购’,让种子成熟下地才拣。”林业工程部队的干部战士根据叶剑英的意见,在种子成熟季节,先将胶树下的草除干净,然后昼夜守候在树下,屏声静气地倾听种子在树上成熟的爆裂声,及时将落地的种子拣起来。

  叶剑英还充分肯定了群众提出的“一粒种子,一粒黄金”的口号,强调“种子问题很重要,要解决种子问题,一颗都不能浪费。”为了将采集到的种子及时运出海南岛,叶剑英责成垦殖局在海口市设立了运种指挥部,在海口秀英码头设立转运站,并请当地驻幸支援车辆和舰艇参加抢运。1952年秋,在抢运橡胶种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台风,影响了运种速度,叶剑英便要求民航部门派出飞机参加抢运。就这样,一批批种子安全及时地从海南岛运送到了雷州半岛及广西、云南等地的胶园和苗圃基地。

  科学植胶是发展橡胶垦殖业的重要环节。叶剑英认为,中国植胶的自然条件,本来就不如赤道附近的国家。要发展橡胶业,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早在1951年底,他就根据专家的意见,作出了在华南垦殖局下面设立橡胶研究所,在现有橡胶基地设立试验站,立即开始品种、育苗、繁殖、割胶等各项技术研究的决定。为了筹建研究所,叶剑英动员组织了华南的专家,成立橡胶研究会,由当时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农业专家丁颖及李沛文负责,一面进行筹备工作,一面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研究。在他的直接过问和关怀下,经过两年的筹备,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

  著名科学家乐天宇、彭光钦担任副所长,所长由华南分局秘书长李嘉人兼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