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回忆录

一一四

  一九三九年日寇对鲁中大“扫荡”前,国民党顽固派把山东的所有群众抗战组织通通解散,以官办“群众团体”取而代之。这些“群众团体”平时耀武扬威,摇旗呐喊,颇有点声势,但一到“扫荡”来临,便同国民党官员一样,夹着尾巴逃得不见踪影。国民党搞“官办”,我们就搞“民办”,在各地发动群众,组织自己的抗日团体,什么宪政促进会啦,妇女救国会啦,自卫团啦,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猛烈扩展,形成强大的洪流,压迫国民党政权倾听群众呼声,不能为所欲为。在我根据地内,各种群众团体是民主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八路军的得力助手,对粉碎敌人的“扫荡”,巩固和扩展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我和于学忠进行过一次谈判,中心内容也是谈政权问题。于学忠住在东北军驻地,距我们只有三、四十里。解方同志在东北军,当时叫解沛然,从事我党的秘密工作。有天夜里,我和朱瑞等同志按照事先约好的地点,与解方同志会见。他汇报了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情况,介绍了于学忠的政治态度,认为此人原是张作霖、张学良的老部下,在国民党里受排挤,倾向联共抗日,属于中间派,可以争取,但目前对我们建立政权很不满意。军政委员会商量的结果,决定由我出面,代表八路军和于学忠进行一次正式谈判,缓和矛盾,争取他向我们靠拢,以便更好地孤立顽固派沈鸿烈、秦启荣等。

  有天,我带上警卫参谋,骑马到于学忠住地,他很客气地接待了我们。双方先是讲了一些联合抗日的话,强调在东北军和八路军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应当团结对敌。接着,他的话题就转入政权问题。他说:你们抗日,就不要搞地方政权了。八路军是军队,不能搞政权,你们也搞政权,我这个省政府怎么搞哇!我说:我们是抗日的军队,要搞抗日根据地,就得建立政权,发动群众。有了政权,有了群众,才好打日本鬼子。而且,不建立政权,我们没有饭吃。你们的政府,一不给我们粮款,二不给我们枪弹,连应该发给八路军的薪饷都不给,我们不搞政权怎么办 ?他说:各级政府要由我们委任,不经过我们任命,不能算数。我说:关键在于群众是不是拥护,我们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经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这是真正的民主,同你们的委任根本不同。群众不拥护的东西,委任了也没有用!围绕政权问题,双方针锋相对,争论了两个多小时,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因他是我们的争取对象,我在谈话中注意了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求同存异,避免把关系搞僵。

  谈判回来,我们仍按自己的办法干,到处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于学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拿八路军没办法。独立自主嘛,不搞政权,“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手脚被人家捆住,八路军就不可能生存、发展,壮大。军政委员会在这个问题上思想统一,决心也大,因而短期内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发展武装力量

  八路军有了武装力量,才能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反转来说,有了政权,又为武装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巩固和扩大政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武装力量,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项紧迫战略任务。

  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相持阶段的斗争形势,确定了巩固华北根据地,重点发展鲁苏皖豫鄂五省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部署。山东人多枪多,大有发展潜力。中央要求我们将发展武装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争取在一九四〇年内,将八路军正规部队和游击队发展到十五万人枪,地方武装达百万以上。目的是坚持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伺机向华中发展。山东的武装力量有个大发展的局面,对华北、华中的抗日战争,无疑具有重要策应作用。

  我们抓部队的发展,首先注重质量的提高。质量是基础。部队质量提高了,是不发展的发展,不扩大的扩大。有人才,有干部,有优良的军政素质和传统作风,要成倍成倍地翻番,就不发愁。红军时期大发展的经验,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山东部队的质量情况怎样呢?一个是一一五师的部队。它从山西进入山东后,虽然补充了不少新成份,但干部大多是红军时期的指战员,不论军事训练、政治工作、管理教育、战斗作风等方面,都继承了红军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师政委罗荣桓同志,长期跟毛主席在一起,对毛泽东建军和作战思想体会很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这支部队素质好,战斗力也强。当然,山东抗战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新成份的大量涌入,也使部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建设和提高的问题。

  另一个是山东纵队。它是抗战初期自力更生、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发展到那么大的规模,担负那么繁重的任务,很了不起。中央曾经指出:“山东工作在同志们艰苦创造中,已获得巨大成绩。(在)没有八路军和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军队经验的干部帮助条件下,地方党单独已经创造出较有战斗力走向正规化的军队,它将成为坚持山东抗战的主力军。”这个评价,是适当的。当然,也正因为部队成立后,缺乏有经验的军事领导骨干,发展又比较迅速,因而没能达到抗战需要的水平。例如,政治工作部门不健全,党的基层组织薄弱,干部的政治军事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够严格,等等。这就说明,不论老部队一一五师或新部队山东纵队,都必须提高质量,才能够适应大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提高质量主要是抓部队的教育和训练。我们办学校,办教导队,办参谋集训队。每个团或支队,都开办干部培训班。另外,还送一些干部去抗大山东分校,进行培养。我们要求团以上干部在政治方面,学习《联共 (布)党史简明教程》、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军事方面,学习《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游击战术、苏军野战条令,以及研究日军的战略战术。对营以下干部的学习内容,也作了具体规定。领导干部亲自讲课,是条法规,这也逼着他们自身首先要学好。

  两支部队,交流人员,取长补短,是有效方法。一一五师战斗骨干多,我们报请中央批准,从那里调了两千多人到山东纵队,充实骨干。山东纵队的干部,熟悉山东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我们也从中抽调了一些去一一五师,帮助他们开展工作。一九四〇年,因一一五师担负的作战任务很重,需要大批兵员,山东纵队一次就拨给他们三万余人枪。这两支部队的人员交流,对迅速提高质量,增进了解,共同战斗,起了有效作用。

  在实战中提高部队的战斗素质,也是重要一环。那时,战斗频繁,部队不断转移和作战,是很实际的锻炼。我印象里,一支部队在一个村子里,连续住一个星期的情况极少。游击战嘛,就是打了走,走了打,转来转去,在一个地方住不了两三天。这支部队走了,那支部队又来,反正地盘只有那么大,常来常往就是了。新兵多,行军、宿营、作战缺乏经验,什么警戒啦,联络啦,疏散啦,埋伏啦,夜袭啦……靠在实践中锻炼。老部队行军后宿营,懂得用热水泡泡脚,消除疲劳;新部队就不懂,你叫他洗都不洗。一天急行军下来,脚上打泡,走也走不动。尝到了苦头,夫方懂得洗脚的重要。为迅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每打一丈,我们战前周密计划,精心布置,深入动员;战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指战员明白胜利是怎么得来的,失利是如何造成的,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象孙祖战斗,日军出动四百多人,被我一个支队包围,歼灭二百余,是个不小的胜利,但也存在问题。优点是侦察清楚,决心果断,地形选择适当,集中了优势兵力;缺点是下级指挥员不机动,通讯联络不好,追击动作缓慢,因而未能达到全歼敌人的预期目的。我为此专门做了总结报告,对干部进行教’育。这样的总结经常进行,很有益处。

  在提高部队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的数量,造成武装力量大发展的局面。部队经过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的整顿,质量明显提高,军政委员会决定积极扩展队伍,以便更好地担负起中央规定的战略任务。那时,国民党利用群众的抗日情绪,进行欺骗宣传,拼命在各地扩展实力,为积极反共作准备。短期内拉起的民团、游击军之类的队伍,达十万之众。我们如果忽视了部队数量的扩展,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不仅经不起对日作战的长期消耗,而且有被国民党顽固派挤掉的危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