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帯着大家前进的向导”——周恩来与郭沫若

  周恩来与郭沫若在几十年共同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们的相识始于1926年。这一年的春天,郭沫若经瞿秋白举荐,被广东中山大学聘为文科学长。他在总揽教务之余,对于社会活动也很关心。除了自己应邀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讲演活动外,还请一些社会进步人士到中山大学介绍社会革命形势。当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郭沫若请他来学校讲演时他们认识的。此后,他们的联系逐渐增多,周恩来多次邀请郭沫若参加讨论、拟订军校政治部工作方案。北伐开始时,周恩来从阳翰笙、李一氓口中得知郭沫若愿意参加北伐,就约请郭沫若到家里来,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于是就让政治部秘书长孙炳文出面,向蒋介石推荐郭沫若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蒋介石接受了举荐,还额外任命郭沫若为行营秘书长,后来又担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南昌起义后南下撤退期间,在艰难的环境中,郭沫若没有消极悲观,而是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后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郭沫若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同年12月,蒋介石发出通缉郭沫若的命令,周恩来建议他到苏联去,保存实力。但因郭沫若患病错过轮船,只好东渡日本。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与郭沫若联系密切。曾委托郭沫若办理自己不便出面的一些事情。譬如,周恩来曾通过郭沫若向徐悲鸿馈赠延安的红枣和小米。这样的工作,由作为党外人士的郭沫若出面,更便于团结社会名流。郭沫若经常将自己写的文章、剧本、诗歌读给周恩来听。他们字斟句酌,共同讨论,有时候为了一句话或一句台词,都要切磋老半天。郭沫若的《屈原》写成后,周恩来亲自读剧本,还几次到剧场看排练。特别是对剧中的《雷电颂》,十分赞赏,他说,屈原没有写过,也不可能写得这么好。这是郭老借屈原的口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怨愤。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周恩来还将饰演屈原的演员请到红岩村,对演员表达的情绪进行了反复的指导。

  1940年9月,国民党免去郭沫若军委第三厅厅长职务,周恩来闻讯找到蒋介石交涉,迫使蒋介石重新组建文化委员会,由郭沫若负责。1946年重庆校场口事件中,郭沫若被打伤,周恩来立即前往现场,痛斥暴徒,保护郭沫若离开险境。周恩来对郭沫若非常信任,经常邀请一些党内同志或党外朋友,在天官府郭沫若家里举行茶会或便餐,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在郭沫若50大寿和创作25周年时,周恩来先后搞了两次小型聚会,邀请几位亲近的朋友为郭老祝寿和祝贺。

  周恩来对郭沫若的评价很高,他说:“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