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握手漓江认酒痕”——柳亚子与尹瘦石

  柳亚子与尹瘦石是在1942年开始建立忘年交的。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中共驻港地下组织疏散在港的柳亚子等进步文化人士,经过几个月的栉风沐雨的奔波,于1942年6月到达桂林。

  抗战爆发后,年仅18岁的尹瘦石流浪到武汉。不久武汉失守,他又辗转来到桂林,进入广西艺术馆担任技术员,并加入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即“文协”)桂林分会。在分会活动中,他是个非常活跃的积极分子。在“文协”为柳亚子等朋友接风时,同席的端木蕻良向尹瘦石介绍了柳亚子。尹瘦石对柳亚子这个同盟会元老、著名诗人早就崇拜有加,此次有机会认识他,感到莫大的荣幸。交谈时,柳亚子发现尹瘦石是苏南口音,一问原来是江苏同乡,更加显得亲切。特别是在那动荡的岁月,同乡在异地邂逅,更令人感慨和兴奋。就这样,56岁的柳亚子与23岁的尹瘦石一见如故,遂结为忘年之交。

  接着在广西艺术馆的美展上,展出了很多幅尹瘦石画的山水画。这些画画的都是他的家乡宜兴的山水风光,柳亚子看后深有感触,就应尹瘦石之邀,为他题写了一首诗:

  阳羡山水君入画,

  吴江风雨我惊魂。

  如何异地同飘泊,

  握手漓江认酒痕。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柳亚子很喜欢这位同乡的山水画,也对他们的忘年之交也很看重。

  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成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尹瘦石在桂林读了这个剧本,也很受鼓舞,就想绘制一幅屈原行吟图。他为此反复研读了《离骚》和浏览了历史上一些画家画的屈原像,但还是不能将屈原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形象构思出来。在一次文人聚会时,柳亚子侃侃而谈,纵论国事,尹瘦石突然从柳亚子的形貌、气质、品格、神态上,联想到他心目中的屈原的形象。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柳亚子先生,请求他帮忙。柳亚子当即答应为他当模特画屈原像。不大功夫,尹瘦石画了幅人物肖像素描,在场的人都赞不绝口。后来,尹瘦石将这幅画完成后,郭沫若看了说:“佩长剑陆离者,是屈原,也是亚子。亚子,今之屈原;屈原,今之亚子也!”

  受到柳亚子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尹瘦石也开始关注历史题材的绘画。而且这类绘画大都请柳亚子题了诗。如尹瘦石画的歌颂文天祥的《正气歌》、赞颂打鬼英雄的《钟馗像》、表现郑成功攻打南京的《延平王海师大举规复留都图》,还有为抗清义士瞿式耜、张同敞立传的组画《瞿张殉国史画》等,经柳亚子题诗后,更加突出了抗战的主题,深化了画作的现实意义。

  1944年夏天,柳亚子和尹瘦石等大批文化人撤退到重庆。在重庆,这两位忘年朋友交往更加密切。他们畅谈国事,切磋诗艺,柳亚子给尹瘦石的赠诗和画作题诗达到了三十多首。在抗战胜利后,尹瘦石提出举办一次《柳诗尹画联展》。这次“联展”于1945年10月24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驻地举办。开幕那天,重庆《新华日报》出版了特刊,还请正在重庆的毛泽东题写了《柳诗尹画特刊》的刊头,发表了郭沫若、茅盾、翦伯赞和徐悲鸿写的评论文章,更为这次“联展”增添了轰动效应。柳亚子和尹瘦石在1940年代的这段交往,一直被文坛传为佳话。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