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令人长叹的交情——鲁迅与刘半农

  鲁迅评价刘半农说,他“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因此他表示“我佩服陈(独秀)胡(适),却亲近半农”。这种评价生动而贴切,反映出鲁迅对刘半农知之甚深,是很要好的朋友。

  他们相识于1918年初,在北大预科任教的刘半农是《新青年》编辑,由于没有显赫的学历,处事较为谨慎,工作极为勤勉,对人也很谦虚。他经常到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去拜访鲁迅。或是约稿,或是请教,或是畅谈,与鲁迅的往来较为密切。他们有时写文章还互相呼应,互相支持,因而成为相处得很默契的朋友。当时,他们的友谊是深厚而真诚的。在刘半农去欧洲留学前,他还与鲁迅相约合编一部《世界新文学丛书》。

  1925年刘半农取得了洋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了北大国文系教授。为人处世不再像以前那样谨小慎微了。他似乎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他选中了《何典》,准备校点后重印,并请鲁迅写序。鲁迅悉心读了他校点的《何典》稿本,觉得他的“士大夫气似乎还太多”,“校勘稍迂,空格令人气闷”,因而不满意他的校点。出于朋友间的直爽,他在序文中将自己的意见写了出来。接着又在《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一文中,善意地批评了半农不该印卖《何典》,建议他还是搞他的语音、声韵研究与教学为好。不料,鲁迅的直率却引起了刘半农的不满。《何典》印出来后,刘半农只送给鲁迅一本,连题签都没有。显然这种行为给他们间的友谊注入了冷凝剂。

  1926年6月,刘半农应成舍我之邀,负责编辑《世界日报》的文艺副刊。刘半农在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处遇到鲁迅,当即请鲁迅为他的副刊写稿。由此,两人的友谊又得以延续,刘半农的新诗集《扬鞭集》和翻译的《茶花女》出版后,他都赠给了鲁迅,而且都题了签。

  1927年冬,《语丝》杂志被张作霖查封后,迁往上海出版。由刘半农主编。在《语丝》上发表了《林则徐照会英吉利国王公文》,刘半农为这篇文章写了“按语”,提到林则徐被英军俘虏后,“明正典刑,在印度舁尸游街”。这显然与林则徐谪官后发配伊犁充军的史实相悖。不久,鲁迅接编《语丝》时,刊登了一篇读者来信,指出了这个错误。为此刘半农认为这是鲁迅拆他的台,从此联系中断。1928年8月鲁迅辞去《语丝》主编之后,出版《语丝》的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上海万云楼请客,鲁迅、周建人、刘半农、沈尹默、郁达夫、林语堂等人都出席了。席间,鲁迅与刘半农几乎是无话可说,彼此都显得很尴尬。

  尽管如此,刘半农还是与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商议,委托台静农征求鲁迅的意见,准备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遭到鲁迅的谢绝。1932年刘半农编选的《初期白话诗稿》中收录了鲁迅的白话诗两首,并委托台静农转给鲁迅样书5本。

  1934年刘半农病逝后,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一文中写道:“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