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赵朕:《名人的往事与人脉》

受到无辜的株连——胡风与绿原

  绿原,本名刘仁甫,1922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其父是个手工业者,依靠照相和制作竹篁工艺品为生。绿原两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病故。人生的遭际并没有消蚀绿原的志气,尤其是当年燃起的抗日烽火,更是激荡着他的心。1939年他写了一首宣传抗日的诗歌,贸然地投给武汉出版的《七月》杂志。

  他的这首习作写得水平有限,还带有模仿的痕迹,投寄出去之后,并没有抱什么发表的希望,可是他竟然收到一份署名“七月社”的回信,信中指出他的诗作有些概念化,缺乏生活的气息,还没有提炼成诗。最后还鼓励他“写出更成熟的作品”。当时他还不知道给他回信的编辑是《七月》的主编胡风。在以后的多次书信联系中,他才发现给他回信的总是那种十分熟悉的字体,因而断定这位编辑就是主编胡风。

  1942年胡风着手编辑《七月诗丛》,入选者都是《七月》的撰稿人,如田间、天蓝、鲁藜、阿垄、邹荻帆、冀汸等人。当时,绿原正在西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有一天,同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邹荻帆找到绿原,将胡风写给他的信给绿原看。信中提到:绿原先生也向《七月》投过稿,现在他的诗成熟了,希望他也编选一本诗集,列入《七月文丛》。胡风的重视与奖掖使得绿原激动万分,随即选编了一本诗集《童话》寄给远在桂林的胡风先生。

  第二年胡风来到重庆,绿原才有机会与胡风见面。胡风在重庆期间,他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但谈论的大都是一些家常话。1944年绿原和几个同学被征召,为来华参战的美军当翻译。经过受训后却被分配到“中美合作所”。绿原拿不准主意去不去,就找到胡风商议。胡风对“中美合作所”不了解,就建议他别去,并帮助绿原在川北的岳池县找到一个教书的职位。

  1947年夏天以后,胡风来到上海,着手编辑《七月文丛》和《七月诗丛》的第二辑,收入了绿原的第二本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第三本诗集《集合》。

  1954年,胡风撰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即三十万言书),由此引发了对胡风的“我们必须战斗”的批判。到1955年1月,胡风决定检讨自己的错误,但胡风经常头痛,纷乱的头绪需要整治,错误思想的脉络需要梳理,只得求助于朋友,于是绿原、路翎帮助胡风分析错误,提高认识,最后由胡风自己整理成文,写出了《我的自我批判》。此后随着批判胡风运动的深入开展,绿原也于1955年7月14日受到株连审查,被捕入狱。直到1962年6月5日才获得“免于起诉”的处理,安排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工作。1980年3月胡风从成都来北京治病时,绿原和胡风才在相别25年之后得以重逢。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