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历史杂谈

王猛:他的一生,可以看到马援、郅都、管仲、诸葛亮的身影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急,睚眦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晋书·王猛传》

  译文: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1

  柏杨曾经这样评价他——

  他是中国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坚强的支持力量,所以他得以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结成金钢;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怦然心动。假使上苍延长他十年二十年寿命,他带给社会的政治轨道,会更巩固。

  柏杨所说的这个人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宰相、一代名将王猛。

  2

  说到君臣和谐,人们往往会想到周文王和姜子牙、齐桓公和管仲、刘备和诸葛亮,但其实,十六国时期的苻坚和王猛,比以上三组君臣搭档一点也不逊色。

  在后世很多评价中,舆论都把王猛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大嘴认为,王猛的才能比诸葛亮更全面、更出色,王猛的性格也比诸葛亮更丰富、更丰满。

  大嘴觉得,王猛的一生,糅合了马援、郅都、管仲、诸葛亮等多人的标签,却又更胜一筹。

  3

  王猛的起步酷似东汉名将马援。

  马援在投靠光武帝刘秀之前,在王莽和隗嚣手下都当过官,还拒绝了公孙述的招募,他在第一次见到刘秀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王猛也是这么干的,但他和马援不同的是:马援属于边走边挑,王猛属于看准了才上。

  因为战乱的缘故,王猛从老家山东避难来到关中。在兵荒马乱中,王猛隐居在西岳华山,一边观察风云变幻,一边努力给自己充电,静候大展拳脚的时机。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一直打到关中,王猛求见桓温,在大庭广众之下,一面抓身上的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留下了“扪虱倾谈惊四座”(周恩来诗句)的佳话。

  桓温大为惊异,想招揽王猛,但王猛在交谈中看穿了桓温格局不够,更多地是想做一个举足轻重的军阀,拒绝了桓温的南下提议,继续隐居读书。

  又过了两三年,王猛经人推荐,见到了苻坚,两人交谈投机,相见恨晚。苻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王猛也看准了苻坚,就此出山。

  王猛“择君”眼光比马援更准。

  马援虽然建功立业,但晚年被谗言所害,结局凄惨,而王猛选择的苻坚,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王猛,是王猛的坚强后盾,在王猛去世之后,更是多次痛哭失声。

  从这一点上说,王猛比马援强。

  4

  王猛的官场早期生涯酷似西汉酷吏郅都。

  郅都是汉景帝手中用得最顺手的一把刀子,“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在出任济南太守的时候,郅都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郡中不拾遗”。

  在苻坚诛灭暴君苻生之后,王猛担起了治理国家、重建秩序的重任,他首先就把矛头指向了皇亲国戚和氐族显贵。

  在苻坚的全力支持下,王猛先后干掉了氐族豪帅出身的樊世、皇太后的弟弟强德,在王猛的策划下,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遭到全面彻查,二十多个权贵弹指间灰飞烟灭。

  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连苻坚都感叹说:“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

  郅都的下场很悲惨,得罪了皇太后,最后连皇帝也保不住他。但王猛始终得到苻坚的信任和支持,针对王猛的公开攻击、暗中谗害,在苻坚这里统统碰壁,“间者必杀”。

  从这一点上,王猛比郅都强得太多。

  5

  王猛对国家的管理和春秋名相管仲的政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

  管仲在任命官员时,注重实绩,重视奖惩,在选拔人才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

  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经济政策、土地政策、粮食政策上都有自己的创新。

  王猛向各地派出巡视组,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整顿各级官府;

  王猛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一力发掘推荐了苻融、任群、房默、崔逞、韩胤等一批人才,并且创立了干部任命和考核新的标准,由九品中正制改变成为“推荐—考核—任命”,把考试制度引入官员任命;

  王猛重视教育,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在他的倡导下,各级学校如雨后春笋,先进的汉族文化很快得到复苏;

  王猛所处的前秦是一个氐族建立的国家,在前秦皇帝苻坚的支持下,王猛废除了有关胡汉分治的法律,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王猛在缺水的关中地区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

  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一跃成为春秋霸主,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在王猛的主持下,前秦同样是国富民强,一派崭新气象。房玄龄在

  《晋书》中说, “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王猛一点不比管仲差。

  6

  很多人都把王猛和三国名臣诸葛亮相比,王猛还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从隆中对开始,辅佐刘备建立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诸葛亮殚精竭虑,但实力上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单从战绩上说,王猛要比诸葛亮厉害得多。

  在王猛的治理下,前秦全国上下洋溢着勃勃生气,只用了十年时间(366年—376年)就统一了北方。

  打基础靠王猛,打天下还是靠王猛。

  西部边陲的征战,国内叛乱的平定,都只是开胃菜或者餐后甜点,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王猛一举消灭强邻前燕的战事。

  公元370年,王猛率领六万战士,出征讨伐前燕,前燕慕容评率精兵三十万抵御秦军。

  王猛军一路势如破竹,下壶关,克晋阳,活捉燕国南安王慕容越、东海王慕容庄。王猛军长驱直入,在在潞川与燕军决战,在王猛战前动员的感召下,“众皆踊跃,破釜弃粮,大呼竞进”,以少胜多,一举击溃燕军,慕容评单人匹马狼狈逃回首都邺城。

  王猛再接再厉,包围邺城,迫使燕国投降。

  灭国功成,十分天下,秦居其七。

  这一切,都是王猛的功劳。

  7

  大嘴觉得王猛之所以比诸葛亮更厉害的理由有两个。

  其一,苻坚和王猛之间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王猛比苻坚大13岁),苻坚对待王猛是一贯的无条件支持,在王猛任职前秦的十八年中,初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获得晋升,最后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权倾内外”。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猛的才华可以不受遏制地发挥出来。

  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之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并没有什么决定权,一直到刘备死后,才真正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但面对一个烂摊子,诸葛亮有很多战略构想缺乏实施的基础,无法实现。

  其二,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王猛比诸葛亮更会识人、用人。蜀汉后期,文官资质平平,武将更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但在前秦,文臣武将人才辈出,只说出色的武将,就有邓羌、杨安、徐成、张蚝等十数人之多。

  一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不会使用人才,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诸葛亮其实就是累死的。

  8

  王猛一生中唯一有一件事存在争议,为人诟病,那就就是用金刀计逼反慕容垂。

  当时,在前燕饱受排挤的皇族名将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对慕容垂很是优待。但王猛认为慕容垂早晚是前秦的敌人,千方百计要天王除掉慕容垂。

  在一次出征中,王猛要求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随军,然后派人用自己从慕容垂这里骗到的金刀作为信物,让慕容令叛逃。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慕容令没办法和父亲取得联系求证,匆匆叛逃。消息传到后方,慕容垂也只能仓皇出逃。

  王猛的金刀计被称为“千古反间第一计”,但心胸似乎有些窄。

  9

  柏杨对王猛的评价是很有道理的,如果王猛再能多活十年二十年,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至少,不会有淝水之战了。

  王猛在公元375年去世的时候,临终告诫苻坚不要轻易攻击晋朝,但苻坚没有听从王猛的话,于是八年后淝水之战如期上演,苻坚的前秦政权也随之轰然倒塌。

  其实,王猛还有一个硬伤,作为一个汉人,去辅佐一个胡人政权,总让人有些不舒服的感觉。

  王猛才华出众,但在历史上却始终没有得到与之才能相匹配的地位,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