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作者:陆惠萍

文字大小调整:

如果你生了这样一个孩子,就要像孟子的母亲一样,特别关注他周围的环境,因为在他所认可的团体里,有佼佼者出现时他一定模仿。父母的智慧是关注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或者说帮助他选择朋友、选择环境。

“孟母三迁”故事,你听过吗?

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古代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决定搬家。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

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孟子长大后成了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这是继孔子去世100多年后,真正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人。孔子和孟子智慧的结合被称为儒家文化,也即“孔孟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而造就孟子的是他的母亲。

孟母三迁的背后,是母亲的智慧,她的智慧在于始终关注孩子的状态。后来孟子的学说被认为可以用“人是环境的动物”来概括。就因为孟子是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