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国盗墓

首页 > 中国盗墓

第35章 盗墓者的乐园:楼兰古墓群的遭遇

作案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作案地点:罗布泊湖的古楼兰文化遗址

  受害人:古楼兰人民

  作案人:新疆各地的盗墓者

  作案后果:古楼兰遗址遭受严重破坏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有相关报导为证

  引子:楼兰古迹的发现

  罗布泊,不仅因曾水波浩荡上千平方公里,而且因孕育了上千年的楼兰文明而著称于世。如今湖水退尽的罗布泊已是一片广无人烟的荒漠,曾经璀璨的文明只是留下许多神秘的遗迹等待后人去解读。罗布泊4000年前的土著人:世界上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种集群的行踪、在史书中来去无痕的楼兰,一切都还掩藏在寂寞无声的古迹中。

  楼兰是公元前后活跃在中国境内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是埋在沙漠中的西域36国之一。2000多年前,这个国家突然消失了。

  1901年斯坦因走进过尼雅,这是被沙漠埋没1600年之后走进的第一个人,斯坦因觉得尼雅的主人像是刚刚离去。而露出沙子的尼雅已经荡然无存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刀斧般的风沙早已荡尽了一切。他用手轻轻拂去沙子,突然朽败不堪的木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美丽曼妙的雕刻花纹显露出来,斯坦因不禁发出一声惊叹:是古希腊文化影响下的犍陀罗风格雕刻品!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遗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年等待,楼兰古城等来的不是人们对它的高度保护,只是越来越多的盗墓者手中的锄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和它所创造的文明一消失就是1500年。尤其是那个3800年前的白种“楼兰美女”及巨大的太阳型墓地古墓沟的发现,将人们对初发现楼兰的惊喜引向深深的疑问:楼兰文明从何而来?楼兰的白种人从何而来又消散到了何处?一系列的未解之谜只有等待楼兰的更多的发现,但盗墓的洗劫之后还会留下什么?

  猖獗的盗墓人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洲里,流传着许多沙漠里埋有珍宝的故事。比如沙漠中有一座古城,里面满是金银,但如果有人捡了金子,就会突然刮起黑风暴,或者遭受无数野猫的袭击。还会有幽灵叫着拿了金子的人的名字,引他走向沙漠深处。

  这种神秘恐怖的传说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让人保持对沙漠中古城古墓的敬畏,但当有人拿着现金,等着收文物的时候,对金钱的渴望就战胜了恐惧。罗布泊地区因为生态环境恶劣、缺乏生存条件而成为无人区。因此国家对它的保护相对少一些,因为恶劣的环境是一道天然屏障。但是盗墓人却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可以放心大胆地肆意挖掘,科考队途经的每处遗址,都有盗墓者光顾后留下的痕迹。

  1998年3月5日,在楼兰,一个专业的盗墓团伙被破获。团伙的首领名叫阿布力孜·克里木,39岁,维吾尔族,乌鲁木齐经营珠宝古币的个体户。为了能找到更好的文物,他纠集了有盗窃前科的梁志刚等3人,买来新疆历史、文物、考古的专著研读,购买了汽车,找了向导、司机,大家分工明确,目标就是楼兰。

  那天他们开着买来的吉普驶向目的地,白色吉普像一只羚羊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荒野上跳跃前进着。东南方遥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大漠长风在戈壁上雕刻出无数的沟沟壑壑,是所有探险者都惊惧的迷魂阵。这里是汽车的禁区,但阿布力孜·克里木已经在这个地区奔波了几天了,眼看就要接近楼兰古城,死也要见到东西。

  车上还坐着库尔班·加玛力,这个人多年在此盗取石油等物资,是个活地图,自称“罗布泊的野骆驼都认识我”。在沙漠里盗墓的人有野狼一样出没荒野的本领和嗅觉。阿布力孜的汽车在一个高20多米的雅丹台地上停了下来。这块台地很平坦,铺满砾石。几个人下了车开始挖起来。此案告破后,在此进行现场调查的新疆考古所副所长张玉忠感叹他们的厉害:“真想不通他们是怎么找到古墓的”。这块雅丹台地和所有的台地一模一样,古墓没有任何标志。

  挖不多深出现了一个红柳枝、芦苇秆和碗口粗的胡杨木搭的一个盖子。“有戏!”几个人一阵狂喜,加快了速度。掀开盖子,罗布泊的阳光像一柄利剑刺进漆黑的墓穴,一股阴气“唰”地冲上来。一座完好地保存了2000年的古墓就这样出现在盗墓者的眼前。几个人推让起来,谁也不愿下去,最后他们杀了一只鸽子扔进墓穴,用鸽子的热血冲邪气,才安下心来。

  一块彩绘的地毯铺满墓穴,地毯已经有些朽烂,但还能看出是一只威猛的狮子形象。掀去地毯,一道亮丽的光放射出来,瞬间照亮了罗布泊的黄昏。“那口棺材太漂亮了,太漂亮了。”案发后阿布力孜这样描述盗墓那天看到的彩棺,他除了漂亮不会用别的词。

  彩棺的木头碴子都是白的。年代当属汉晋,棺木通体用红、白、黑绘花,并以菱形将棺木连成一个整体。它的狮纹毛毯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棺木是东方式的,两头绘有汉民族象征日月的朱雀和玄武。楼兰地区出土的干尸,大多以毛毡裹尸,从未见过这么华丽的棺材。阿布力孜撬开棺材,一具棕色头发的高大的男尸睡在里面,他真的像睡着了一样,眼睫毛站着像一排小树林。

  男尸身上的衣服鲜艳如新,好几层,有毛的也有丝绸的,他们把它一层层剥下来,最后尸体上只剩下一层白布,便扔回了坑里。他们想不到的是,就连这块裹尸的棉布也因为年代早保存好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次被盗的文物共2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三件,二级两件,其余为三级。

  棺材无法拉走,几天以后他们又来了一趟,把它锯成了12块。为它找了一个出价100万的大主顾:西藏的文物贩子尕玛桑珠。文物就是经尕玛桑珠越过西藏进入尼泊尔。后来据专家说,这是新疆到目前为止出土的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棺。如果说阿布力孜他们是合作盗墓的话,同样是以盗墓为职业的亚生其来克就是盗墓界的独行侠。

  每次去尼雅“挖宝”,33岁的亚生其来克都牵着两匹骆驼从自己家住的绿洲出来,越过塔克拉玛干中心的沙漠公路,向西进沙漠。

  尼雅距新疆民丰县140公里,不管是100年前的斯坦因还是90年代的中日联合尼雅调查队都是从民丰出发向北进入沙漠,到达最后一块绿洲的时候,换乘骆驼,走两天才能到达尼雅,任何现代化的运输工具都无法对付这段路程。这是已知的进入尼雅的惟一一条路。大漠深锁着尼雅,至今还只有很少数的中外学者到过尼雅。

  亚生其来克就这样从东向西横着进了尼雅。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像是从沙漠这一头到另一头的亲戚家里去串门。到尼雅他用了两天。

  亚生其来克不能在尼雅多呆,最多挖上两天就得走。他要有足够保证能走出沙漠的水。他就这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出尼雅3趟。第三次出来的时候,他的骆驼上绑着两具干尸。

  男性干尸在1.8米以上,身着丝绸,黄头发黄短须,连眼睫毛都历历可数。女尸也是黄色头发,佩戴着项链耳环,穿着色彩艳丽的丝绸,脚上穿尖头的皮鞋,样子很安祥,像是王公贵族。他们都是白种人。

  亚生其来克没有把女尸身上的首饰拿下来,他知道,保存得越完好越能卖出好价钱。但走了一段路,男干尸的整条腿还是断了下来,亚生其来克一烦就把它扔了。扔在哪里他也忘了,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到了沙漠公路,他把干尸埋在公路边的沙山里,在路边的一个个体户的餐馆里住了下来等待买主。每具干尸的成交价是7万元。而它们被运出国后,价格变成100万元。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在罗布泊北发现了“楼兰古城”,宣称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而轰动世界。中外学者相信,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古楼兰国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路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暂时”不能组织力量彻底发掘整理,楼兰古城被宣布为“文物禁区”。

  现代考古过程

  自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古城,次年实施发掘,时光已经流逝100年。这100年中,楼兰的发现、考察、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步入21世纪的前夕,回顾一个世纪来有关罗布淖尔、楼兰的研究,不乏历史的教益。

  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楼兰考察研究蓬勃展开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浓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发展色彩。先后来到这片地区的有沙皇俄国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科兹洛夫,瑞典斯文·赫定、贝格曼,美国亨廷顿,英国斯坦因,日本桔瑞超等,当年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有人来到罗布淖尔,或进入楼兰古城,发掘附近的古墓。楼兰自然无法免除被一次又一次发掘、搜掠,文物被携走的命运。当年中国学者有幸进入这片地区考察的只有黄文弼、陈宗器两人,那是在中国学术界坚决抗争后组成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们作为中方团员,才取得了这一机遇。黄文弼在楼兰城东北发现的遗址,所获有西汉纪年的木简,至今仍是楼兰研究中的珍品。陈宗器考察的自敦煌到罗布泊的路线,罗布淖尔湖的水文状况,在罗布淖尔地理研究中也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环境和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仅在这一地区的“古墓沟”和“楼兰古城”分别进行过为期不足一个月的清理工作。

  楼兰出土的文物

  1901年3月4日到10日,斯文·赫定雇佣农民在楼兰城中13处遗址内随意发掘,取得了大量汉五铢钱、精美的汉、晋时期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料珠,陀罗风格的木雕艺术品。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汉晋木简、纸质文书即达270多件。随斯文·赫定而至的斯坦因又发掘了大量文物,仅汉文文书就达349件,不少文书有纪年,最晚的纪年为晋建武十四年(330),其它还有不少卢文,一件栗特文。日本桔瑞超在这里获得了汉文文书44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国内外史学界十分熟悉的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稿。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楼兰史的研究。后来,考古学者在楼兰城内发现了晋代汉文木简、大量汉代钱币、罗马风格的玻璃器、汉式陶甑、一枚贵霜钱,在城郊汉墓中发现了大量来自黄河流域的丝绸织锦,也有西亚风格的毛布。

  最近,在楼兰城北20多公里处还新发现一具彩绘云纹、花卉、朱雀、玄武的彩棺,透示着浓烈的汉文化色彩,而入葬主人穿的棉布长袍、棺上覆盖的狮纹图案地毯,也保存完好。

  楼兰山普拉出土的最有名的毛织品是一块织有“马身人首执矛武士像”的。织物的上方是一匹飞奔在花丛中的马,不过马头是人头形象,下方是一个特写的武士像,武士很强壮,脸上的肌肉隆起,嘴角透着坚毅,一双海蓝色的眸子专注地望着远方。更让人惊叹的是,武士脸上的肌肉的质感、皮肤颜色的层次感都不亚于一幅油画,而这幅用细羊毛织出来的“油画”全部以植物为染料。楼兰出土的其它文物还有3800年前的“楼兰美女”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古罗布泊地区的居民、人种、以及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经营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考古证据。

  楼兰古城的消失

  在罗布泊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所谓“沧海桑田”的变迁,可能并不需要预想中那么长的时间,在坚硬无比、绵延不绝的盐碱壳子上颠簸,很难想象50年前这里还可以划船,还能打上1米多长的鱼。中上游的引水灌溉和水库的修建使塔里木河不再注入罗布泊,1972年,罗布泊蒸发完了最后一滴水,成为一片死亡之海。

  因为水的消失,一个湖的废弃乃至一个城市的废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并不鲜见。比如楼兰。

  历史上,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楼兰究竟是如何神秘消失的?一直是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个说法是战争,认为楼兰是为仃零所灭,或者是被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还有一个说法是瘟疫,认为当时曾在全国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气候恶化论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不过大家认同最多的观点大概也是楼兰荒废最根本的原因是楼兰没有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守春认为,水的减少直到消失,除了气候变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从历史上看,也多次发生过由于人口的增加,上游对河水的过度引取,使下游河流来水减少和河道的不稳定,最终导致下游古遗址废弃的事情。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楼兰人为大兴土木以及其奇特墓葬形式“太阳墓”砍伐了大量树木,最终带来了生态恶化。“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原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据今年年初的资料,在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原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发掘于楼兰的用卢文字书写的律法中,有这样的律条:“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树苗者罚羊两头”。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要生存下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但楼兰最终还是湮没于风沙之中了。根据历史记载,楼兰国曾有几千人在一个叫善密的人带领下迁到义乌(今哈密一带),一部分人迁到了和田的罗普(罗布泊的转音),还有一部分人坚持生活在罗布泊内,一直到清朝末年。

  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看一看塔里木河下游大量因缺水而衰败的胡杨林,就不能不让人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