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阿来作品集

首页 > 阿来作品 阿来《瞻对》

阿来《瞻对》

第四章

瞻对——铁疙瘩

  到瞻对,问当地人,瞻对一词是什么意思。

  答复颇有自豪感:铁疙瘩!

  话说早在13世纪时,建都北京城的王朝叫元。正是从那时开始,因为一个叫作喜饶降泽的僧人,这个地方有了瞻对之名。

  瞻对地方,有一座叫作扎嗄的神山,一座雄狮状的山峰,顶部没有树木花草,全是陡峭嶙峋的岩石,直刺蓝天。我去攀爬过这座神山。从山上往下俯瞰,山腰的杉林草甸间,有两座规模不大的寺院,再往下,是一个开敞的山间小盆地。盆地中溪流蜿蜒,水流两边的缓坡上,层层农田。田野之间,村落中,寨子参差错落,安谧宁静。村庄后面更高处,是茂密的丛林。这个地方叫雄龙西,如今的行政建置是新龙县下的一个乡。

  那个叫作喜饶降泽的高僧,就出生于雄龙西地方。他出家为僧,并于公元1253年,随西藏萨迦派高僧八思巴进京觐见忽必烈。传说,这位喜饶降泽在后来的皇帝忽必烈面前显示法力,将一把剑徒手挽成了一个铁疙瘩。忽必烈因此赐他官印,令他回家乡为官。喜饶降泽回到家乡,却无心世俗生活,继续入寺修行。其从元朝领得的管理地方之权,任由其姐姐行使。从此,这片地面上便兴起一个地位尊贵的家族。藏语名叫“瞻对本冲”,意为因挽铁疙瘩而得到官位的家族。此家族管辖之地,也渐渐换了过去的名字,从此叫了瞻对。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

  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向称强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

  到了清代,我们几次战争故事里的瞻对土司豪酋,在当地传说与藏文文书中,都说是喜饶降泽这一家族的血脉相传。事实果真如此,还是后来者替自己构造高贵血统,已经难以考究。

  瞻对家族得到元朝封赐后,便离开偏在瞻对西南一隅的雄龙西,到了瞻对中心地带的热鲁地方,即今天新龙县城的所在地,于1270年修成热鲁官寨。由于热鲁伸向雅砻江边的山梁像一条龙形,官寨恰好建在这龙头之上,加上又是喜饶降泽的姐姐代为执政,所以此寨藏语称“卓莫卡”,意思就是母龙寨。

  其后三百多年,这个家族事迹渺不可考。到了前面已经涉笔的雍正、乾隆年间,上、下瞻对两家土司都声称自家血统高贵,都是由那个手挽铁疙瘩的“瞻对本冲”一脉相传。只是因为后来家族日渐壮大,才分为两支,分别统治着上、下瞻对。也就是被清朝册封的上、下瞻对两家土司。

  洛布七力一族,由下瞻对土司家析出,从我获得的当地口传与书面史料分析,倒是千真万确的。

  虽然上中下瞻对都声称出于同一高贵血缘,但所处的川边藏区,从来便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即便出自同一血缘,也免不了因为扩张或自保而彼此血腥争战。他们势力此消彼长,相互争战时,并不把清朝以封赐土司而划定的势力范围视为天经地义,行事时的思维方式,还是遵照传之久远的丛林法则。为争夺人口与地盘,稍有势力的豪酋间合纵连横,分合不定,血亲之间也从来不吝刀兵相向。

  数百年来,靠武力与阴谋争夺人口与地盘,就是这些地方豪尊增长自身实力的唯一方法。除此之外,他们似乎从来不知道兴办教育,改进生产技术,扶持工商,也有富厚地方人民,积聚自身实力之效。于是,都是在密室中阴谋暗算,光天化日下劫财夺命,历史就这样陷入一种可悲的循环。更可悲的是置身其间的人并不觉得可悲,反而在传统文化中培植出一种特别的英雄崇拜。崇拜豪杰,膺服强梁。在这样的风气中,全民都被驱从在一条家族间结仇、复仇,再结下新仇的不归路上。有清一代,这些行为都被简单地认为是不听皇命,犯上作乱,而没有人从文化经济的原因上加以研究梳理,也没有尝试过用军事强力以外的手段对藏区土司地面实施计之长久的治理,唯一的手段就是兴兵征讨。但川边藏区地域辽阔,部族众多,即使大清朝国力最盛时,也只是选择一些典型,重点打击。大面上的事情,还是只能听其旧习相沿,当地豪门各自拥兵割据,彼此征杀的情况并无大的改观。即以瞻对为例,清代雍正、乾隆朝两次用兵进剿,也只是致使下瞻对土司势力衰弱,一直被上、下瞻对压制的中瞻对便趁势而起。到洛布七力羽翼丰满,四出攻掠时,又出大兵进剿。但这已不是乾隆时国力强盛的景象了。于是,这次进兵更像是一次示威游行,中瞻对势力并未受到大的损伤。洛布七力销声匿迹不几年,他的第三个儿子贡布郎加复又横行于瞻对地面。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机村史诗  尘埃落定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阿来瞻对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